免疫治疗副作用

2025-07-20 04:21:38       3927次阅读

了解免疫治疗副作用:科学认知与理性应对

引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免疫治疗已成为实体肿瘤和多种疾病治疗领域的重要手段。免疫治疗包括疫苗接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免疫疗法等,这些疗法极大地改善了疾病的控制与患者的生存预后。然而,任何高效的医疗干预都伴随一定的风险,免疫治疗也不例外。副作用的发生与个体自身情况、治疗方式及药物特性密切相关。科学认识免疫治疗的各种可能不良反应,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促进合理决策与早期干预。

一、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与常见种类

免疫治疗并非单一方法,其涵盖不同机制的诸多治疗模式。疫苗接种作为预防类免疫治疗,可帮助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在实体肿瘤等疾病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肿瘤免疫疫苗等都属于治疗性免疫手段。这些疗法通过增强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是目前肿瘤、传染病等难治疾病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积极疗效的同时,机体免疫系统因激活或调节紊乱,也可能引发多类副作用。

二、局部反应:最常见且多为轻微

免疫治疗后,局部反应最为多见,常发生于注射或给药部位。表现包括红肿、疼痛、瘙痒、温度升高等,偶有硬结形成。这类反应一般发生在治疗当天或次日,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可通过冷敷减轻不适,几天后大多可自行消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也是常见现象,属于正常免疫应答的表现。

三、全身性反应:短暂且大多轻微

部分人接受免疫治疗后,机体可出现全身性症状,典型表现有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不适,或轻度寒战等。这些症状一般出现于治疗后数小时至两天内,多数情况下不影响日常生活,经过休息或对症处理可自行缓解。引发全身反应的机制,主要与免疫系统激活、炎症因子分泌增加有关。绝大多数病例中,这些反应属暂时性变化,不会对健康造成持久影响。

四、过敏与急性严重反应:及时识别与就医

极少数情况下,免疫治疗可引发过敏反应。轻度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或皮疹,通常服用抗组胺药即可缓解。更为严重者则可能出现呼吸困难、面部或喉部肿胀、心慌、气促等,属于急性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需第一时间就医处理。这类严重反应多与个体敏感性、既往过敏史相关,发生率极低,但社会公众应具备警觉,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五、罕见异常反应:需长期关注与指导

部分特殊类免疫治疗,极罕见情况下可能诱发一些严重的不良事件。例如,某些免疫接种或高度激活免疫系统的治疗可能引发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面神经炎、急性脱髓鞘疾病等;或出现免疫系统异常反应,例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关节炎、皮肌炎等。虽然相关研究表明,这类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极低,远低于治疗带来的健康获益,但对疑似严重反应应及时就诊并接受专科监测与治疗。

六、理性看待免疫治疗副作用

免疫治疗给个体防病抗癌带来显著益处,大多数副作用轻微可控。公众应树立科学态度:在知晓各类潜在风险的同时,客观评估治疗获益与不良事件之间的关系。主动将个人过敏史、基础疾病、用药情况等如实告知医生,配合治疗前的健康筛查,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治疗后若出现不适,应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切莫自行盲目处理或忽视症状变化。

结语

免疫治疗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成果,在防治实体肿瘤等重大疾病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尽管所有医疗干预均有可能伴随不良反应,但绝大多数副作用均为暂时性和可控的,且发生率远低于免疫治疗带来的健康益处。科学认知、积极配合医疗指导,有助于实现疾病预防和康复目标。每个人在接受免疫治疗时,应及时了解自身状况与可能反应,遇到异常情况及早就医,从而在最大化疗效基础上,保障自身安全。

钦志泉 浙江省人民医院朝晖院区

下一篇食管鳞癌手术新辅助用药方案选择
上一篇吃东西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食管癌早期征兆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