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发病机制

2025-07-19 05:18:24       3055次阅读

胃癌的发病机制

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感染因素的相互作用。理解胃癌的发生过程,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该菌长期存在于胃黏膜内,可引发慢性胃炎,进一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最终导致胃黏膜细胞的恶变。此外,幽门螺杆菌通过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和转化,增加癌变风险。

其次,遗传和基因突变在胃癌的发病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多种基因异常,如肿瘤抑制基因和原癌基因的突变,破坏了细胞的正常生长调控,促进了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和侵袭能力。例如,p53基因突变常见于胃癌患者,提示其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高盐饮食、食物中亚硝酸盐的摄入以及长期饮用受污染的水源,都可能损伤胃黏膜,引起慢性炎症,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同时,烟草和酒精的长期使用也被证实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胃癌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到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异常增殖,再到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所有因素共同推动了胃癌的发生。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胃癌发病机制的理解将更加全面,这也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吴晓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下一篇胃癌晚期治疗的预防知识
上一篇肿瘤科普知识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