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护理问题探析
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大量的科研证据证实,手术切除是治疗胃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胃癌术后患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面临不少挑战,术后护理工作尤为关键。本文将围绕胃癌术后的护理问题展开,结合实体肿瘤的康复指导,探讨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一、胃癌术后常见护理问题
胃癌患者手术后,其体内实体肿瘤被切除或部分切除,伤口愈合及身体功能恢复成为护理的重点。术后患者常出现疼痛、感染、营养不良、消化功能障碍等问题。比如,手术切口可能发生渗液或感染,出现发热、伤口红肿等症状;消化系统重建后,患者可能出现胃排空障碍、恶心呕吐等不适;长期卧床则易导致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及时监测和评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术后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担忧疾病复发和自身身体状况,情绪波动明显,这同样影响康复效果。正确的心理护理与支持同样不可忽视。
二、术后护理的具体措施
生命体征的监测
患者术后回到病房,护理人员应及时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准确记录每日变化。对病人的神志状态、皮肤颜色、尿量及切口情况尤其关注。如发现切口有渗液、红肿或异常疼痛,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防止感染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体位护理
术后六小时内,患者应采取去枕平卧位,以减轻头部压力及防止呕吐引起的误吸。一旦出现呕吐,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道引发窒息。六小时后,患者可依靠枕头,适当将床头抬高,采取半卧位,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腹部切口张力,减轻腹痛,还能促进呼吸循环功能恢复。
营养支持
胃部分切除后,患者消化及吸收能力减弱,合理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术后应根据患者状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初期可采用静脉营养或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通饮食。推荐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和体力恢复。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高糖食品,减少胃肠负担。
伤口护理
切口护理需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是否有感染迹象。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和家属注意术区卫生,避免外力碰撞和用力过度以防切口裂开。
运动康复
在确保身体安全的前提下,早期适度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肺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床上体操和呼吸训练,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整体康复。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面对癌症及术后状态,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护理人员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增强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意识。
三、实体肿瘤康复指导的重要性
胃癌术后,患者身上已经打下了实体肿瘤的烙印,通过手术控制了病灶,但康复过程同样重要。系统的康复指导涵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心理调适及定期复查。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定制工作计划,如监控营养状态,心理疏导与支持,指导患者坚持服药及理疗,防止复发和转移。
此外,术后呼吸训练和肢体活动、戒烟戒酒等健康生活习惯的建立对提高免疫力和延长生存期具有积极作用。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应充分认识康复的重要性,配合医疗团队,共同推进康复进程。
四、结语
胃癌术后护理是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科学严谨的护理措施涵盖术后生命体征监测、体位调整、营养支持、伤口护理、运动康复和心理疏导,且应贯穿患者整个康复过程。医疗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细致认真态度,将患者生命如己生命般对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治疗效果。相信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和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下,胃癌术后康复将更加顺利,患者能够重新拥抱健康的生活。
龚瑾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