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复发或难治性的神经肿瘤,如复发的髓母细胞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目前有哪些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正在研究或应用?

2025-08-06 14:27:10       3698次阅读

复发与难治性神经肿瘤新疗法进展

引言

神经系统肿瘤是临床上治疗难度较高的一类疾病,尤其是复发或难治性的神经肿瘤,如复发的髓母细胞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这些肿瘤往往对传统治疗模式反应欠佳,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面临极大挑战。伴随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治疗手段和药物的出现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以一场“未来医疗论坛”的虚拟会议为载体,系统梳理和解读此领域的最新进展,帮助大众了解神经肿瘤治疗的前沿突破。

一、虚拟医疗论坛之诊疗难题

“各位嘉宾,面对复发的髓母细胞瘤与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传统治疗如手术、放疗和化疗常常遇到肿瘤细胞耐药、转移和复发的难题。我们该如何突破?”

出席者A回答:“这些肿瘤常常位于脑部深处、与周围重要结构邻近,致使手术难度极高;而放化疗的全身副反应不容忽视。因此,近年来研究者们将目光投向分子靶向、免疫治疗、先进给药手段等更具针对性的创新疗法。”

二、分子靶向治疗:精准攻击病灶

在虚拟论坛上,专家B指出,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神经肿瘤治疗的核心方向。以复发髓母细胞瘤为例,研究发现该肿瘤可按分子特征分为多个亚型,如WNT、SHH、群体3和群体4。针对不同亚型,科学家开发了一系列靶向药物。以SHH通路抑制剂为例,曲美替尼、维莫德吉等正在临床研究阶段,对具备该信号通路激活的患者展现出一定疗效。

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免疫调节剂等分子靶向治疗,也在部分难治与复发患者中观察到缓解反应。合理运用生物标志物筛查和基因检测,有望为患者制定更为个体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三、免疫治疗:激活自体防御体系

虚拟圆桌论坛进一步讨论了免疫治疗策略。在复发髓母细胞瘤领域,部分研究探索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抗PD-1抗体)、CAR-T细胞疗法等。其中,CAR-T疗法能够引导患者自体T细胞精准识别并杀灭肿瘤细胞,尽管在血液肿瘤中应用已较为成熟,但在实体神经肿瘤中的研究也逐步展开。例如,针对GD2、B7-H3等肿瘤相关抗原的CAR-T细胞,目前正处于临床早期研究阶段,部分病例显示希望。

而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方面,免疫治疗同样备受期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逆转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状态,恢复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活性。初步证据显示,对部分难治患者可带来生存期的延长。此外,抗CD20免疫疗法、双特异性抗体等先进免疫策略也正在探索中。

四、创新给药方式及辅助疗法

在本次专题论坛中,专家C介绍了针对“血脑屏障”难以逾越的问题,科学家研制出多种创新给药方式。例如适用于脑部肿瘤的鞘内化疗、高浓度局部递送系统、纳米微粒运送技术等,可以提高药物到达病灶的浓度,减少全身副作用。

此外,溶瘤病毒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以及多模式联合治疗策略(如联合靶向、化疗、放疗)同样受到重视。例如贝伐珠单抗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已用于复发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改善了部分病例的肿瘤控制。

五、探索中的前沿药物与未来展望

论坛最后,主持人总结,新药研发持续推进,如小分子信号通路抑制剂、新型免疫调节剂、肿瘤疫苗和融合蛋白等已经步入临床试验阶段。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患者基因组分析,联合国际多中心临床实验,未来有望根据患者的分子分型,实现“量体裁衣式”精准治疗。

结语

复发或难治性神经肿瘤的治疗,如复发的髓母细胞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分子靶向、免疫治疗、创新给药技术和多模式组合治疗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虽然部分新药和新策略仍在早期研究或临床试验阶段,但随着科技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未来这些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局面有望进一步被突破,为患者及家庭带来更明朗的希望前景。

曹水 天津市肿瘤医院

下一篇鼻咽癌患者报告结局的研究进展
上一篇血液肿瘤的原理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