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发作时如何做好药物选择

2025-08-06 22:04:41       3586次阅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发作时的药物选择及合理应对

引言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临床上极为常见且极具危险性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发生于2型糖尿病人群。其发生多因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导致血糖显著升高、脂肪大量分解进而产生酮体堆积,引发酸中毒。急性发作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迅速危及生命。因此,急性发作时药物的恰当选择与合理使用,对于患者预后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通过创新性地将急救决策过程模拟为一次“药物急救之旅”,帮助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正确理解药物选择原则,从而更高效地应对危急时刻。

一、急性发作的信号与诊断判据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识别极为关键。高血糖、乏力、口渴、频繁排尿、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及特有的烂苹果味呼吸是常见表现。实验室检查常见血糖显著升高、酮体阳性、血气分析示代谢性酸中毒。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和实验室异常时,应高度警惕并争分夺秒地启动急救流程。

二、“药物急救之旅”第一站——优先补液

在“药物急救之旅”中,首要环节是补液。大多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出现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补液的目的是恢复血容量,改善循环,促进血糖和酮体的稀释与排出。实际操作中,常选用生理盐水作为首选,若为轻中度脱水则按体重和脱水程度给予定量补充。补液速度要兼顾患者年龄、心肾功能等,出发点是安全平稳地纠正体液失衡。只有打下坚实的“液体基础”,后续药物的应用才能安全有效。

三、第二站——胰岛素的合理应用

在补液初步纠正循环后,快速启动胰岛素治疗是急救的核心环节。胰岛素是逆转病理过程、控制高血糖与抑制酮体生成的关键武器。通常首选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静脉持续泵入,目标是平稳降低血糖,避免快速下降导致脑水肿等并发症。剂量应依据病人体重、血糖水平与酮症的严重程度个体化调整。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力求逐步降至适宜范围。部分情况下,当患者不能静脉用药时,可改由分次皮下注射的方式替代。

四、第三站——电解质的精细平衡

在急救药物使用过程中,电解质紊乱尤以钾离子最为突出。酮症酸中毒的高渗状态往往掩盖了实际的钾减少,随着胰岛素启动和液体稀释,血清钾会迅速降低。及时补钾成为救治成败的关键一环。血钾正常或偏低时,需尽快补充,无论表面数据如何,一旦实施胰岛素治疗,均要严密监控血钾,动态调整补钾速度与浓度,防止心律失常等危急状况发生。其他电解质如钠、镁、磷也要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补充。

五、第四站——优化个体化治疗路径

每一位患者的病情、体重、合并症与药物反应均各不相同。合理用药不仅仅依赖标准化流程,更离不开对个体情况的细致评估。例如心衰、肾功能不全者补液需格外谨慎,老年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低,药量调整需更温和。部分病人在急救过程中会合并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其他危险因素,此时需早期联合应用抗生素、抑酸剂等药物,综合干预。通过优化药物组合和动态调整用量,实现最大治疗获益和最小安全风险。

六、家属与医护的协同守护者角色

高效的救治不仅需要专业医师的药物决策,也有赖于家属、护士等多方团队的通力合作。家属需密切关注患者症状变化,协助准确描述发病经过,为医生判断和动态药物调整提供详实基础。护士团队在液体管理、静脉通道维护、生命体征连续监测等环节承担不可替代的守护者职责。通过知识普及和沟通培训,提高团队整体素养和战斗力,能极大提升救治时效和治疗成功率。

结语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发作时的药物选择,犹如一次有步骤、有目标的“药物急救之旅”。每站都需审慎评估与科学决策,既要抢抓时机、迅速干预,又务求安全、个体化与动态调整。只有医护、患者及家属充分配合,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顺利康复。未来,随着医疗技术和药物的不断进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流程将更加规范和人性化,造福广大患者。

卢东宁 南宫新长城医院

下一篇⾎液肿瘤的分期评估与治疗
上一篇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介绍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