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用药

2025-07-17 02:17:39       3382次阅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何安全合理用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该病多由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导致,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及活动后气促。合理用药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减轻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改善生活质量,但用药过程需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和潜在风险。本文将以科学、通俗的语言,系统梳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用药物的类别、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要点,帮助患者和家属理解用药原则,支持规范治疗。

一、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气道阻塞的基础用药

支气管扩张剂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核心的基础药物,能够舒张呼吸道平滑肌,缓解气道狭窄,提高通气量。按起效和维持时间不同,可分为短效和长效两大类。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主要用于症状突然加重时的快速缓解。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包括噻托溴铵、福莫特罗等,适合长期维持治疗,通过规律使用可显著减少疾病急性发作次数。临床建议大部分患者应根据病情长期规范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急性气促时可临时加用短效药物。

二、吸入糖皮质激素——炎症控制的辅助选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气道慢性炎症,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可有效抑制气道炎症反应,降低症状波动及急性加重风险。需要说明的是,糖皮质激素并非所有患者的首选,其主要适用于伴有高危急性加重且既往疗效较差、肺功能受损较重或合并哮喘倾向的患者。临床上,常常将长效支气管扩张剂与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以协同控制气道反应。当然,长期应用激素有一定副作用,如口腔真菌感染、轻度咽喉不适等,用药时需注意规范吸入方法,坚持漱口以减少局部不良反应。

三、祛痰药——辅助改善黏痰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普遍伴有黏稠痰液,影响呼吸道通畅。祛痰药通过稀释痰液、促进排痰,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常用药物有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这些药物主要通过稀释和分解痰液,减少气道梗阻,并有助于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对于咳痰明显或痰稠不易咳出的患者,适当选用祛痰药物有利于改善症状,但应注意避免与其他中枢抑制性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影响呼吸功能。

四、抗生素——急性加重期的及时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病程进展过程中,常因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加重。此时表现为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痰色变黄等。出现感染迹象时,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可根据细菌类型和个人既往药物史进行有针对性的短期应用。需要强调,抗生素并非常规长期用药,只有在明确细菌感染,如痰液脓性或伴有全身感染症状时才需使用。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法预防加重,还可能导致耐药性上升和肠道菌群紊乱。

五、其他辅助治疗及生活注意事项

除药物治疗外,合理的非药物干预同样重要。戒烟是阻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的核心措施。同时,增加适度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部分患者在慢性缺氧状态下,可能需要额外氧疗,具体剂量和方式须遵医嘱调整。维持均衡饮食、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定期监测肺功能也是疾病管理的要点。

结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讲求科学、个体化和长期规范管理。患者在接受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激素、祛痰药及抗生素等药物时,应严格听从专业医生指导,切忌随意更改药物种类或剂量。科学规范的药物治疗不仅能有效缓解症状,还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牢牢把握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和长期规范管理的原则,共同助力患者呼吸健康。

赵先胜 宁波市第二医院本部院区

下一篇 《放疗是“万能疗法”吗?哪些情况不适合做放疗?》
上一篇肝癌治疗的合理用药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