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后皮肤护理:避免损伤有妙招

2025-07-25 15:31:23       3396次阅读

放疗后皮肤护理新视角——科学预防与多维保护

引言

放射治疗,作为实体肿瘤综合诊疗的重要手段,依赖高能射线精准打击肿瘤细胞。然而,伴随疗效提升,部分患者也可能经历皮肤损伤等副反应。放疗后皮肤护理长久以来备受重视,但不少患者和家属对其科学管理缺乏充分认知,从而影响恢复和治疗体验。本文将基于最新医学证据与实际临床观察,从科学预防、多维保护的全新视角,详细剖析放疗后皮肤护理策略,助力患者安全舒适地走过治疗旅程。

一、深入了解放疗导致的皮肤反应

放射线会损伤皮肤及其附属组织。由于皮肤细胞更新快,放疗后较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红斑、干燥、脱屑,严重者可出现破溃、渗出甚至溃疡。皮肤反应一般在放疗开始后一至二周出现,随治疗进展逐渐加重,结束后数周内可自愈,但如不恰当护理,可能遗留慢性变化甚至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只有充分认识放疗皮肤损伤发生的过程和机制,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护和护理。

二、预防为先:放疗前的科学准备

有效皮肤护理应从放疗前开始。首先,患者应主动与医护团队沟通个人皮肤状况,如是否有慢性湿疹、过敏体质等,以便提前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其次,要保持受照射区域皮肤的洁净与完整性,避免抓挠、热敷、刮毛等刺激手段,减少潜在损伤的基底风险。此阶段患者可适当涂抹低致敏性的滋润剂,使皮肤处于较佳水分状态,增强屏障功能。对于长期暴露或易受摩擦区域,如颈部、胸壁等,可根据专业建议佩戴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外界机械刺激。

三、放疗期间的多维度个性化防护

皮肤护理并非一成不变,而需动态调整。放疗过程中,应每日保持照射区域皮肤洁净,建议用温水及中性清洁剂轻柔清洗,杜绝碱性肥皂与酒精、香水等刺激性制品。擦干皮肤可采取轻柔按压,切忌用力搓擦。有汗液、分泌物时应及时处理,保证局部清爽,避免继发感染。对于有汗腺较发达部位,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吸湿性或防渗敷料。

当皮肤出现明显红斑、干燥时,可局部涂抹医用保湿乳膏或凡士林,缓解干裂和脱屑现象。同时,要严格避免贴身使用含有香料、激素等成分的护肤品,以免加重刺激反应。衣着方面,继续建议宽松柔软,尤其应防止贴身的缝线直接摩擦放疗区域。

值得关注的是,放疗部位如位于易受日晒部位,应尽量避免户外曝晒,若需外出可通过遮盖或使用遮阳产品加以防护,但防晒霜的选择需听从专业意见,避免成分引起过敏。定期与医护团队沟通皮肤变化,并在出现异常症状如水疱、渗液、局部破损时及时就诊,第一时间获得专业处理。

四、放疗后持续关爱与康复指导

放疗结束后,皮肤可能尚处于恢复期。此时的护理同样关键。继续保持温和清洁、适度保湿原则,根据需要逐步停止特殊护理,等待皮肤自然愈合。多数皮肤反应能够在四至六周内自行缓解,但残留色素沉着、皮肤质地改变等现象,建议患者保持耐心,避免频繁摩擦。适当增加皮肤营养、补充维生素C和E等有助于加快修复。

此外,放疗后的一段时间内应继续避免各类强刺激,如热敷、暴晒、机械摩擦和接触有害化学品。对于持久不愈的皮肤损伤或者合并全身症状,如发热、红肿、剧烈疼痛,则需尽快就医,遵从专业处理,以防继发性感染和色素障碍。

五、心理关怀与科普教育同样重要

放疗后皮肤反应虽然常见,但因外观变化和不适,患者易产生焦虑、担忧情绪,影响对后续治疗的信心。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应主动进行科普教育,向患者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变化的区别,传授科学护理技巧,减轻心理负担。多学科团队协作有助于患者建立自我管理意识,主动识别与应对常见问题,使护理措施更加科学、精准和高效。

结语

放疗后皮肤护理是一项涵盖预防、保护、康复多环节的系统工程。科学预防、个体化防护和持续关爱,共同构建了安全、高效的全面护理模式。希望更多患者、家属及医护同行关注并学习放疗皮肤护理新知识,推动实体肿瘤治疗向更高水平迈进,让每一位接受放疗的人群都能安心、顺利完成治疗旅程。

曹元杰 天津市肿瘤医院

下一篇肝癌的后续治疗
上一篇肺癌晚期一线治疗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