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早筛早诊:实体肿瘤防控的关键一步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实体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以肺癌和结直肠癌为代表的实体肿瘤,多在中晚期才被发现,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然而,现代医学的发展已证实,定期开展高危人群的肿瘤早期筛查,不仅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也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率。本文将以肺癌与结直肠癌为例,从筛查原则、方法及实际意义等角度,探讨早筛早诊对于实体肿瘤防控的重大价值。
一、肿瘤早期筛查的现实意义
实体肿瘤如肺癌和结直肠癌,在早期通常症状不明显,患者常因咳嗽、腹胀等非特异症状就诊,被确诊时多已进展至晚期。研究显示,肺癌在Ⅰ期发现并规范治疗时,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超过八成,而晚期肺癌五年生存率则不足两成。结直肠癌亦是如此,早期治疗能极大延长生存时间。因此,推动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筛查,是降低实体肿瘤死亡风险的有效举措。
二、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及适用人群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死亡率居高不下。低剂量螺旋CT(LDCT)已成为目前肺癌早发现的推荐筛查工具。与传统胸部X线相比,低剂量CT能更早、更准确地发现肺部微小结节和早期病变,且辐射量较低,安全性较好。
肺癌筛查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年龄超过四十五岁的长期吸烟者、曾有吸烟史者以及有家族肿瘤史的人群。此外,长期暴露于粉尘、石棉等职业环境下者也属高风险人群。对这些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CT检查,便于尽早干预。
三、结直肠癌的筛查手段及意义
结直肠癌筛查以肠镜检查为“金标准”,可直视肠腔内与早期病灶,及时发现息肉及早期癌变,同时实现病变的切除和病理诊断。近年来,粪便潜血试验、DNA检测等亦被用于初步筛查,有助于发现无症状的早期患者。
四十岁以后,尤其有家族结直肠癌史、慢性肠道疾病史或持续便血、改变排便习惯等人群,建议规律进行肠镜检查。一旦发现息肉或异常组织,应及时切除和进一步随访。科学证据表明,系统筛查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四、实现早筛早治需多方协作
推进实体肿瘤的早期筛查,需要医务人员、患者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系统的随访与筛查服务。大众也需不断提升自我健康意识,主动参与定期体检,尤其关注有肿瘤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者。通过政策引导、医保支持,扩大筛查覆盖面,将有助于早期肿瘤发现和疾病预后改善。
结语
实体肿瘤防控的希望在于早筛与早治。通过低剂量CT筛查肺癌、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癌等科学手段,可以极大提升早期肿瘤检出率,为患者争取更长的健康寿命。面对肿瘤的威胁,唯有科学预防和主动筛查,才能有效降低疾病负担,实现健康中国的愿景。
周哲 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