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的处理方法

2025-08-02 20:23:42       3328次阅读

脑血栓的处理方法及急救技能

脑血栓,又称脑梗死,是由于脑部某一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中断,从而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最终造成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一种急重症。脑血栓的发生迅速且危害严重,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对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将围绕脑血栓的急救处理方法展开,解析急性期治疗、恢复期康复及二级预防的关键环节。

一、脑血栓的早期识别与急救

脑血栓的急救首要任务是快速识别症状并及时呼叫急救。典型表现包括突然出现的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障碍、面部歪斜、视物模糊及剧烈头痛等。普通民众应掌握简易快速的“FAST”辨识法,即面部(Face)是否歪斜、肢体(Arm)是否无力、言语(Speech)是否含糊以及发作时间(Time)多长。发现疑似脑血栓患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自行延误治疗。

急救现场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安置头部略微抬高,避免颈部及头部过度转动。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和呼吸心率,如出现意识丧失,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切勿随意给予食物或药物,以防窒息或加重病情。

二、急性期治疗的关键环节

急性期治疗是脑血栓救治的核心,主要目标为恢复脑部血流,限制脑组织损伤。首要措施是于症状出现三至四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药物能有效溶解病灶处的血栓,恢复血管通畅,从而减少脑细胞坏死面积。该治疗需在专业神经科医院进行,要求快速完成脑部影像学检查排除脑出血等禁忌症。

对于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或症状严重者,可考虑机械取栓术。这是一种通过导管机械性取出血栓的介入治疗技术,适用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已被证实能显著改善预后。

此外,急性期还需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电解质及为防止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采取相应措施。多学科团队合作对患者进行监护管理,为后续康复打下基础。

三、恢复期康复和二级预防

脑血栓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后进入恢复期,康复治疗是改善功能障碍的关键环节。康复措施包括物理治疗、言语训练和职业疗法,目标是促进神经功能重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早期介入康复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残疾率。

二级预防主要针对减少脑血栓复发风险。患者应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剂,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戒烟限酒,经常锻炼及保持合理体重。定期复诊随访,调整治疗方案十分必要。

家属和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了解脑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确保疾病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结语

脑血栓的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早期识别与急救、急性期精准治疗、恢复期康复及长期二级预防。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多方协作,快速而科学地干预,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升公众对脑血栓的认识和急救技能,是降低脑血栓危害的基础和关键。

何泽蔚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 心内科

下一篇影像学检查在腹膜瘤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上一篇肝癌晚期的治疗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