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肝胆肿瘤:科学预防守护健康
引言
肝胆肿瘤,尤其是肝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健康的常见实体肿瘤之一。据相关流行病学数据,肝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前列,不仅发病率逐年攀升,死亡率亦居高不下。肝胆肿瘤的发展往往隐匿且进展迅速,给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带来巨大挑战。在临床诊疗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胆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可控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望大幅降低肝胆肿瘤的发病风险。因此,普及肝胆肿瘤的科学预防知识,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对减缓疾病负担意义重大。
一、认识肝胆肿瘤的高危因素
肝胆肿瘤的形成是一种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病毒性肝炎、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某些化学毒物暴露及遗传和代谢性疾病等。尤为突出的是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是我国肝癌患者中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修复,增加癌变风险。此外,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逐步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发展成肝癌的可能性显著提高。部分地区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摄入含毒食品也显著增加肝癌风险。肥胖或二型糖尿病患者因肝脏脂肪沉积和慢性炎症,亦极易发生肝脏癌变。因此,识别和控制这些高危因素,是科学防控肝胆肿瘤的基础。
二、规范接种与早期筛查的意义
乙型肝炎疫苗的普及接种,是降低肝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大量研究证实,规范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在新生儿期,可以显著减少乙肝感染的发生,进而降低肝癌的社会负担。然而,我国乙型肝炎携带者和慢性感染者数量众多,对于这些人群,加强管理及随访极为关键。定期进行肝功能、甲胎蛋白(AFP)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肝脏超声),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与此同时,对于有家族肝癌史、长期酗酒、脂肪肝及肝硬化患者,应建立重点人群筛查与健康管理档案,以早期发现可疑病变。肝胆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及时筛查是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措施。
三、健康生活方式促进预防
肝胆肿瘤的预防离不开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包括杜绝或减少饮酒,严禁吸烟,避免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谷物和坚果,是预防肝癌的重要环节。合理饮食也是防癌的保护因素。建议高蛋白、低脂肪、丰富蔬菜和水果的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暴饮暴食。坚持规律运动,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降低脂肪肝及相关代谢疾病的风险。此外,注意饮食卫生,做到食物清洗煮熟,防止食源性疾病。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滥用,谨慎对待草药与保健品,以免对肝脏造成负担。
四、防控传播与定期随访
防止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对肝胆肿瘤防控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应严格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生活用品,医疗操作应无菌规范。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和家庭有肝炎患者的成员,应提升自我防护意识。感染者更需要按医嘱规范治疗、随访,减缓疾病进展。对于确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的患者,必要时需开展抗病毒、抗纤维化等规范治疗,积极配合医生监测,按时完成相关影像和实验室检查,做到早诊断、早干预。
五、提高认知,警惕早期信号
肝癌早期往往无特异性表现,部分患者仅有轻微消化不适、乏力、食欲下降或上腹部隐痛。当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腹水、不明原因消瘦、食欲极度减退时,往往已属中晚期。普及肝胆肿瘤相关症状知识,有助于公众提高警惕,主动就医,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建议公众尤其是高危人群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肝脏彩超和相关血液学检查,做到关口前移,及早发现和干预风险。
结语
肝胆肿瘤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学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个人提升科学防病素养,坚持健康生活,主动接种疫苗,定期筛查,正确应对慢性肝病和高危因素,方能有效远离肝胆肿瘤威胁。让肝胆肿瘤的预防理念深入人心,是推进全民健康、减少肿瘤负担的重要步骤。唯有从根本上加强防控,才能守护我们的肝胆健康,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郑春雷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