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原理、方法与进展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领域,肝癌以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医学界不断探索创新疗法,其中肝癌介入治疗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深入剖析肝癌介入治疗的原理、方法及最新进展,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一、肝癌的病理基础
肝癌,顾名思义,是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根据组织学分类,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等。其中,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0%。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如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黄曲霉毒素暴露以及遗传因素等。这些因素可导致肝细胞的慢性损伤和炎症反应,进而诱发癌变。
二、肝癌介入治疗的原理
肝癌介入治疗,又称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直接注入肝脏肿瘤的供血动脉,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和阻断肿瘤供血的目的。具体而言,该疗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发挥作用:
局部化疗: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杀灭癌细胞,减少全身毒副作用。
血管栓塞:栓塞剂阻塞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肿瘤细胞坏死。
免疫调节:介入治疗可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三、肝癌介入治疗的方法
肝癌介入治疗通常在X线影像引导下进行。医生首先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入肝动脉。然后,通过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清晰显示肝脏血管的分布情况,找到肿瘤的供血动脉。接下来,医生会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混合后,通过导管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多柔比星、氟尿嘧啶等,栓塞剂则有碘化油、明胶海绵、微球等。
根据不同的肿瘤情况和患者状况,介入治疗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常规TACE:使用碘化油作为载体,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供血动脉,然后用明胶海绵等栓塞剂进行栓塞。
载药微球TACE(DEB-TACE):将化疗药物负载于微球上,通过导管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微球可缓慢释放化疗药物,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放射性微球栓塞(SIRT):将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微球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通过放射性物质的照射杀灭肿瘤细胞。
四、肝癌介入治疗的进展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介入治疗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进展方向:
新型化疗药物:不断涌现的新型化疗药物,如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为肝癌介入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精准介入技术:通过CT、MRI等影像技术的引导,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肿瘤供血动脉,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
联合治疗模式:将介入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五、结语
肝癌介入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临床实践,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展望未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肝癌介入治疗将在肝癌的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李铁华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长海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