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肠” 计议:一文了解常见肠道疾病的防治关键

2025-07-26 01:40:19       3964次阅读

从“肠”计议:读懂肠道健康的防与治

引言

肠道,这片人体内长达数米的隐秘土地,不仅承担着消化吸收的重任,更被科学家誉为“第二大脑”,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然而,现代社会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变化,各类肠道疾病也悄然增多。想要守护肠道这道“生命防线”,既要明察疾病的警讯,更要学会科学防治。本文将聚焦于常见肠道疾病,带领大家从饮食、筛查到治疗,全景式解读肠道健康的关键。

一、肠炎:不可忽视的腹痛腹泻

肠炎常由细菌、病毒感染或免疫异常引发,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不适。剧烈腹泻时,最紧要的是防止脱水,应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温开水。对于慢性或复发性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单靠饮食调理难以根治,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控制炎症,避免病情进展。自我诊治容易延误时机,一旦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务必及时就医。

二、肠息肉:藏在肠道的“定时炸弹”

肠息肉是肠腔内壁突出的赘生物,虽多为良性,但部分腺瘤性息肉若置之不理,五到十年内有较高概率演变为癌症。肠镜检查是发现息肉的金标准,尤其建议有家族史或既往息肉病史者,定期筛查。发现腺瘤性息肉后,及时通过内镜下切除,可阻断肿瘤发生之路。日常预防侧重于均衡膳食,少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多吃粗粮、蔬果,守住肠道屏障。

三、肠癌:警惕“伪装者”的信号

肠癌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重大隐疾,早期往往“伪装”成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轻微症状,极易被忽视。四十五岁以上人群,无论症状轻重,都建议每五到十年进行一次肠镜筛查;如有家族史或既往息肉经历,高风险人群应将筛查间隔缩短至两到三年。肠癌防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出现持续腹痛、血便、体重迅速下降等警示信号,不可耽搁,应立即就医。

四、肠道健康:饮食、作息与自我管理

肠道健康在于点滴积累。日常要养成低脂、低糖、高膳食纤维的饮食习惯,适当增加水分,每日饮水量一千五百到两千毫升,以促进肠道蠕动。同时应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波动,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久坐人群应每小时起身活动,帮助肠道代谢。养成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的习惯,出现腹痛、血便等异常要主动求医,将疾病扼杀在摇篮。

结语

肠道健康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在于科学防治与生活细节的积累。把握饮食、定期筛查、借助医学手段,方能为自己构筑坚实的健康防线。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以“肠”为重,开启健康人生新篇章。

阮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下一篇肿瘤靶向治疗相关
上一篇体检中发现结节,会发展成肿瘤吗?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