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十种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逐渐普及,免疫治疗已成为多种实体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这类药物通过阻断人体免疫系统中的负向调节通路,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信号,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从而实现抗癌目的。当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以及黑色素瘤等多种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尽管免疫治疗带来了久违的治疗突破,但相关的免疫相关副作用也不容忽视。本文重点介绍免疫治疗中常见的十类不良反应,并提供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患者和临床医师更好地管理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保障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皮肤反应
免疫治疗常引起皮肤瘙痒、红疹和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脱屑或剥脱性皮炎。对于轻度皮肤反应,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和局部皮质类固醇缓解;重症患者需停药并进行系统性皮质类固醇治疗。
二、胃肠道反应
免疫治疗可导致腹泻、肠炎甚至结肠炎等胃肠道反应,这些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出现中度以上腹泻时应暂停免疫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严重时需住院治疗。
三、肝功能异常
肝炎和肝功能损伤是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的常见问题。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发现异常时及时使用肝保护药物和必要时应用免疫抑制治疗。
四、内分泌系统紊乱
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肾上腺功能不全和胰腺炎等内分泌问题在免疫治疗中也较为常见。患者应定期监测相关激素水平,及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和给予替代治疗。
五、肺部反应
免疫介导的肺炎常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等,是免疫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及时中止免疫治疗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六、神经系统反应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病和重症肌无力样综合征等,虽然发病率较低,却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出现神经症状时,需尽快就诊神经科,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七、心脏毒性
包括心肌炎和心包炎等心脏相关问题,免疫治疗中的心脏毒性较为罕见但预后严重。应警惕心慌、胸痛等症状,及时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测。
八、肾脏损害
免疫治疗可能导致免疫相关性肾炎,表现为肾功能异常和尿液异常。监测肾功能指标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早期识别并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
九、眼部不良反应
眼部炎症如虹膜炎、巩膜炎等也可能出现,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眼痛等症状时需尽快眼科诊治。
十、全身性症状
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伴随免疫治疗,严重时可能提示全身性炎症反应,应配合临床综合评估确定病因并予以对症处理。
应对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总体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医师和患者应密切关注治疗期间的各种异常信号,建立规范的监测和管理体系。对于轻度不良反应通常采用对症处理和症状缓解措施;中重度及以上反应需考虑暂停或终止免疫治疗,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防止病情恶化。患者自身也应增强自我监测意识,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总之,免疫治疗作为当前癌症治疗的革命性进展,带来了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同时也伴随着多样化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可以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的可持续性和疗效。未来随着相关经验不断积累和新技术的发展,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防控将更加精准,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陈保荣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印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