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应对

2025-07-29 00:35:32       3707次阅读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应对

在骨科手术领域,骨水泥作为一种常用的生物材料,广泛应用于关节置换、椎体成形等手术中,以固定假体或增强骨骼强度。然而,在享受骨水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一种潜在的风险——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BCIS)。本文旨在向广大患者及家属科普BCIS的发生机制、术中监测要点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期提高手术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一、BCIS的发生机制

BCIS是指在骨水泥植入过程中或植入后短时间内,患者出现的一系列心肺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机制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骨髓内容物入血:在骨水泥加压注入骨髓腔时,可能导致骨髓内容物(如脂肪、骨碎片、血凝块等)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栓塞或脂肪栓塞,阻塞肺血管,影响气体交换。

骨水泥单体毒性:骨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具有一定的毒性。MMA单体入血后,可能直接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肺水肿。

体液和炎症介质释放:骨水泥植入过程中,可能刺激机体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如组织胺、缓激肽等),这些介质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甚至诱发过敏反应。

压力改变:骨水泥加压注入骨髓腔时,可能导致骨髓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影响静脉回流,加重心脏负担。

二、术中监测要点

由于BCIS具有突发性和危重性,术中严密监测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监测要点:

血压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动脉血压,一旦出现血压下降,应及时采取措施。

心电监测:观察心律变化,警惕心律失常的发生。

血氧饱和度监测: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早期发现肺栓塞。

中心静脉压监测:监测中心静脉压,评估患者的血容量和心脏功能。

三、预防措施

预防胜于治疗。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充分评估患者: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识别高危人群。

优化麻醉管理: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预先扩容:术前或术中适当补充血容量,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控制骨水泥用量和注入速度:避免过度加压注入骨水泥,减少骨髓内容物入血的风险。

使用带排气孔的骨水泥枪:有助于减少骨髓腔内压力。

四、治疗措施

一旦发生BCIS,应立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停止骨水泥注入:立即停止骨水泥的注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氧气支持: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提升血压,维持循环稳定。

糖皮质激素: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肺水肿。

溶栓治疗:对于明确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可考虑溶栓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于病情危重、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ECMO支持。

五、结语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是骨科手术中一种潜在的严重并发症。通过了解其发生机制、术中监测要点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BCIS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广大患者及家属更好地了解BCIS,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共同战胜疾病。

朱赣湘

双峰县中医院

下一篇早期肺癌的治疗
上一篇早期乳腺癌根治治疗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