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病因与治疗

2025-07-28 14:24:23       3674次阅读

肠梗阻的病因与治疗

肠梗阻是临床中常见且严重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急腹症。它指的是肠腔受到阻塞,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肠道的病理状态。无论是小肠还是大肠的阻塞,都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和排便排气停止等。肠梗阻如果未能及时诊断和处理,极易导致肠道坏死、穿孔,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围绕肠梗阻的病因及其治疗进行详细阐述,为广大读者提供科学、实用的医学知识。

一、肠梗阻的主要病因

肠梗阻通常可以分为机械性梗阻和功能性梗阻两大类。机械性梗阻是指肠腔内、肠壁或者肠外的病变压迫或堵塞肠腔所致;功能性梗阻则是指肠道蠕动功能障碍,虽无实际机械阻塞,但因肠道无法正常推进内容物。

机械性肠梗阻

机械性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肠粘连。肠粘连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是肠道之间或肠与腹壁组织异常黏连,导致肠腔受压狭窄。肠粘连导致的肠梗阻在临床中占据重要地位。

其次,肠道肿瘤亦是常见原因,尤其是结肠癌。肿瘤随着生长逐渐狭窄肠腔,造成机械性阻塞。此外,肠套叠、肠扭转等急性病变也是导致肠梗阻的危险因素。肠套叠是指肠管一部分套入邻近肠管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肠扭转则多见于患有肠长畸形的成年人。

此外,肠内异物或结石如胆石或粪石堵塞肠道,也会引起肠梗阻。疝气形成的肠管嵌顿,特别是腹股沟疝,往往伴有肠梗阻。

功能性肠梗阻

功能性肠梗阻又称假性肠梗阻,表现为肠道蠕动功能障碍。常见原因包括腹部感染、腹部手术后肠麻痹、药物副作用以及代谢障碍等。此类患者肠道无机械性阻塞,通过影像学检查往往见肠道扩张,但未见肠腔梗阻处。

此外,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或糖尿病神经病变亦可引起肠道运动减弱,造成功能性肠梗阻。

二、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患者早期常出现间歇性腹痛,随后腹胀明显,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带胆汁或粪臭味。肠梗阻导致肠内容物停滞,排便、排气障碍是重要的临床特征。查体时,腹部可能见肠鸣音亢进或减少,部分患者腹部压痛明显,严重时伴有腹膜刺激征。

三、肠梗阻的诊断方法

准确的诊断对于肠梗阻的治疗至关重要。临床诊断依赖于详细病史和体格检查。现代医学中,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手段。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并有助于判断梗阻部位。CT扫描则能更清晰地显示肠道病变,判断肠壁的血供状况,识别肠梗阻的病因与并发症。

此外,腹部超声和肠镜检查对于某些特定病例也提供有价值的辅助信息。

四、肠梗阻的治疗原则

肠梗阻的治疗应根据病因、严重程度及患者总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目标在于解除肠道阻塞,保障肠功能恢复,防止肠道坏死。

保守治疗

对于轻度机械性肠梗阻及功能性肠梗阻,多采用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电解质平衡维持以及抗感染治疗。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排除肠腔内气体和液体,减轻肠内压力,缓解症状。

保守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症状持续恶化,则需考虑手术干预。

手术治疗

对于肠梗阻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肠坏死、穿孔等并发症者,手术治疗是必需的。手术目的是解除梗阻,恢复肠道通畅,同时清除病变组织。不同的病因决定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切除坏死肠段、肠粘连松解、肠套叠复位等。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方法创伤较小,恢复快,有助于减少粘连形成。

五、肠梗阻的预防

肠梗阻的预防主要针对其易发原因。对于腹部手术患者,应采取措施减少粘连形成,如手术中减少组织损伤、使用防粘连材料。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规律,防止便秘,避免摄入难以消化的硬质食物。对高危患者,定期检查肠道健康,早期发现肠道肿瘤或其他病变。

六、结语

肠梗阻作为一个多因素、多表现的临床问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大,若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对肠梗阻的认识应涵盖其病因复杂多样,治疗需因病施治,综合应用现代诊断和治疗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许多肠梗阻患者得以恢复健康,重拾正常的生活节奏。公众也应增强健康意识,早期就诊,防止病情恶化。

王志浩

义乌復元私立医院

下一篇肝癌消融治疗
上一篇晚期肺癌的术后康复指导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