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的关键与穿刺方式选择
引言
前列腺癌作为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逐年上升。早期前列腺癌多无典型症状,临床上常依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液检测和直肠指检等手段进行初步筛查。然而,这些检查方法无法直接诊断前列腺癌,只有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标本,才能最终确诊。因此,前列腺穿刺活检在临床判断和治疗决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上主要采用经直肠和经会阴两种穿刺路径,不同方式各有优缺点,在实际运用中需根据个体病情及具体需求合理选择。
一、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原理与意义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通过专用穿刺针,在影像引导下从前列腺不同区域采集细小组织样本,由病理医生进行显微镜下分析,从而判定肿瘤的存在及恶性程度。该方法是目前国际公认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活检结果不仅能明确肿瘤类型和分级,还为后续的治疗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关键依据。
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主要方式
临床开展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经直肠穿刺活检和经会阴穿刺活检。
(一)经直肠穿刺活检
经直肠穿刺活检是将超声探头经肛门置入直肠,通过实时超声引导,沿直肠壁将穿刺针刺入前列腺,依次获取多枚组织样本。这是传统且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活检方式。
(二)经会阴穿刺活检
经会阴穿刺活检则是在会阴部(肛门与阴囊之间的皮肤区域)定位穿刺点,通过皮肤、盆底肌肉直接将穿刺针送入前列腺,采集各区域的组织标本。近年来,随着术中麻醉和影像设备的进步,经会阴途径逐渐被更多中心采用。
三、不同穿刺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一)经直肠穿刺活检的优缺点
优点方面,经直肠穿刺活检操作简便,患者通常仅需局部或轻度镇静麻醉,适合门诊条件下完成;活检路径短,定位清楚;设备要求不高,便于广泛开展。
但其局限性也较为明显。经直肠活检途经直肠肠道,肠道本身细菌繁多,即便术前口服抗生素及清洁肠道,也无法完全避免感染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前列腺炎、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此外,传统经直肠方案对前列腺腹侧和远端区域的取样有限,存在取材盲区,漏诊概率较高。反复穿刺对直肠造成损伤,也有轻度出血、排便带血、暂时性尿潴留等并发症。
(二)经会阴穿刺活检的优缺点
经会阴活检最大的优势在于感染率显著降低。由于穿刺途径不经过肠道,减少了肠源性细菌对前列腺和泌尿系统的污染,术后严重感染并发症相对少见,尤适合肥胖、糖尿病等免疫力较低或感染高风险患者。
此外,经会阴穿刺路径可覆盖前列腺各解剖区域,尤其是腹侧及尖部等死角区域,穿刺更为全面,不易漏诊。借助三维定位和MRI-超声融合技术,可针对可疑病灶实施靶向穿刺,提高肿瘤检出率。
但该方法也存在一定不足。操作相对复杂,多需在麻醉、清洁无菌条件下,于手术室完成,部分患者需行穿刺导尿。会阴区的皮肤、软组织较厚,术后少部人群可能出现会阴部疼痛、皮下血肿或尿失禁等现象。技术门槛略高,普及率尚无法与经直肠方法相比。
四、穿刺方式的临床选择
针对不同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穿刺方案。首先,经直肠活检适用于普通门诊条件、无显著感染高危因素、对创伤及麻醉耐受较好的人群,尤其在设备和人力资源有限的医疗机构下为可选方案。
经会阴活检更适合以下情形:既往经直肠活检失败或有明显感染并发症;糖尿病、免疫抑制等感染高危状态;MRI提示前列腺腹侧、尖部等特殊部位可疑病灶需靶向取材者;对诊断要求高度准确性或需多次活检者。同时,高端医疗机构配备现代化影像导航和麻醉支持,优选经会阴途径以提高手术质量与安全性。
五、穿刺活检前的准备与术后管理
活检前须完善血液和凝血检查,排除活动性感染,合理停用影响凝血的药物。术前根据不同活检方式,采用盆腔洗涤、肠道准备或会阴部消毒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感染。整个操作过程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观察有无排尿困难、出血、发热等情况,必要时短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结语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关键步骤,其方式选择直接关系到诊断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临床医生在评估患者基础疾病、解剖特点、以往病史和具体诊疗条件的基础上,综合权衡经直肠与经会阴穿刺的优缺点,为患者量身制定最佳活检方案。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前列腺穿刺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正在逐步提升,为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李润美 天津市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