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除贲门癌的围手术期新辅助用药方案选择
引言
贲门癌作为食管胃交界处的一种恶性肿瘤,因其位置特殊且侵犯范围广泛,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对于可切除的贲门癌患者,传统手术固然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单纯手术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近年来,围手术期的新辅助用药方案逐渐成为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措施。本文将围绕可切除贲门癌的围手术期新辅助用药方案选择进行详尽探讨,旨在帮助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治疗策略。
一、贲门癌的基本特点及治疗挑战
贲门癌通常指发生在胃的贲门部位,涉及食管与胃的连接区域。该部位解剖结构复杂,肿瘤易于侵犯邻近组织和淋巴结,导致疾病进展迅速。其临床表现多样,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晚期则表现为吞咽困难、体重下降及胃肠不适等。由于贲门癌在发病时多为进展期,单靠手术难以根治,容易复发和转移,患者生存率较低。
手术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是治疗贲门癌的基础。但面对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多方面限制,仅凭手术调控肿瘤微环境及清除肿瘤细胞的效果有限。因此,在手术前后结合系统性药物治疗成为提升疗效的必要手段。
二、围手术期新辅助用药的作用与意义
所谓围手术期,是指术前和术后这一时间窗口。新辅助治疗则指在手术前进行的药物干预,主要目的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负担,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减少术后复发风险。此外,新辅助治疗还可通过早期系统治疗控制微转移病灶,进一步提高患者整体生存率。
围手术期新辅助用药能为手术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目前,新辅助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与靶向治疗等多种模式,依据个体化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三、可切除贲门癌的新辅助用药方案选择
化疗新辅助方案
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的主要形式,在贲门癌管理中占有核心地位。推荐方案通常包含含铂类药物和氟嘧啶类药物的组合。常见的方案如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应用,既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又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近年来,基于紫杉醇、卡铂及5-氟尿嘧啶的联合方案也逐渐被广泛采用。个别研究表明,三药联合可进一步提高新辅助治疗的反应率和完全病理缓解率,但同时需关注相关的不良反应风险。
放化疗联合方案
化疗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在提高局部控制率方面效果明显。放疗通过高能射线直接作用于肿瘤,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同步放化疗方案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彻底性。
一线方案如顺铂加氟尿嘧啶配合局部放疗,通常给予总剂量为四五十格雷的放疗剂量。此策略在临床实践中被证实能够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改善总生存期。
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探索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针对HER2阳性的贲门癌患者,抗HER2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的引入,为新辅助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靶向药物能够选择性识别肿瘤细胞,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胃食管交界部肿瘤的应用取得了积极进展。一些临床试验显示,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具有更好的疗效表现。然而,该领域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相关方案的标准化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四、新辅助治疗方案选择的个体化考量
在实际临床中,针对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分期及分子特征,医生需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患者的年龄、器官功能、合并症以及生活质量均是制约治疗方案选取的重要因素。
此外,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疗效反应,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包括外科、肿瘤学、放射科和病理科,共同参与治疗决策,对于优化围手术期新辅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可切除贲门癌的围手术期新辅助用药方案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需充分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最新临床研究进展。随着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不断融合和发展,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均有望获得明显提升。未来,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将进一步指导新辅助方案的优化,使更多贲门癌患者获得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选择。
陈祖建
临西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