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异常:哪些指标提示血液肿瘤?

2025-08-09 17:16:36       3253次阅读

血常规异常:揭开血液肿瘤的“信号密码”

在日常体检或临床疾病筛查中,血常规无疑是一项最基本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项目。许多人在体检报告中看到红、黄、绿的提示,却难以读懂各种数字背后的含义。事实上,血常规并不仅限于发现贫血、感染等常见问题,其某些指标的异常,还可能是血液系统肿瘤的早期信号。了解血常规结果中哪些指标、何种变化需要引起警觉,是我们预警和筛查血液肿瘤的重要环节。

一、血常规:人体内环境的侦察兵

血常规主要检测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三大类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这些细胞承担着输送氧气、免疫防御、止血等重要功能。健康状态下,三类血细胞的数量与比例保持在一定范围。一旦出现波动,往往是机体发生异常反应的信号。

二、白细胞异常:警惕血液系统的“门卫”失控

白细胞是人体抵御“外敌”的重要细胞。如果血常规中发现白细胞数过高或过低,甚至出现异常未分化细胞,就要警惕是否存在血液肿瘤风险。例如,白血病的典型表现之一为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同时可在血片中见到大量幼稚、形态异常的“原始”细胞。某些情况下,白细胞也可能降低,尤其是急性白血病或骨髓功能受抑制时。白细胞分类,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比例异常变化,也为医生诊断提供线索。

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隐藏的“贫血”之谜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血液肿瘤,比如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可能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损,使红细胞生成减少,表现为中重度贫血。与单纯性缺铁等引起的贫血不同,肿瘤相关贫血多伴有白细胞、血小板的同步异常,以及体检提示骨髓抑制性的贫血特征。

四、血小板减少:出现异常出血需重视

血小板的任务是参与凝血止血。血液肿瘤患者,常因骨髓造血受侵,出现血小板显著降低,表现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点状出血,甚至难以止血。若血常规多次发现血小板持续低于正常值,尤其合并其他两系异常,应尽快就医评估。

五、“三系减少”:“骨髓衰竭”报警器

当血常规报告同时显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均低于正常(即“三系减少”),需高度警惕是否为骨髓增生异常、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重症血液肿瘤的信号。这时,及时进一步的骨髓检查十分必要。

六、特殊“形态学改变”:异常细胞的蛛丝马迹

血常规不仅看数量,还关注形态。显微镜下,发现异常的大型、异形细胞或幼稚原始细胞,是诊断血液肿瘤的重要依据。例如,多发性骨髓瘤可能在外周血中见到浆细胞,急性白血病可见原始粒细胞或淋巴细胞。

结语

血常规虽简单,却承载着诸多“密码”。了解异常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助于我们早期发现血液肿瘤隐患。若发现多项血细胞指标异常,建议不要掉以轻心,应及时咨询血液科医生,进行必要的深入检查和评估。

于泳 天津市肿瘤医院

下一篇为何肠癌一发现就是中晚期?医生:身体出现 5 种异常,千万别忽视!
上一篇早期食管癌患者有哪些治疗选择?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