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免疫治疗中免疫性皮炎的应对指南
在肺癌的治疗道路上,免疫治疗无疑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它通过激发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识别并攻击癌细胞,为部分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然而,免疫治疗并非完美无瑕,它在发挥强大抗肿瘤效应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免疫性皮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本文旨在为接受肺癌免疫治疗的患者提供一份关于如何有效应对免疫性皮炎的实用指南,帮助大家减轻不适,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
一、认识免疫性皮炎
免疫性皮炎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它本质上是由于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错误地攻击了皮肤细胞所致。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者可能仅表现为皮肤瘙痒、红疹,重者则可能出现水疱、溃疡,甚至全身性剥脱性皮炎。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免疫治疗中断。
二、免疫性皮炎的预防
虽然无法完全避免免疫性皮炎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的风险或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保持皮肤清洁与保湿: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避免过度清洁。洗浴后立即涂抹保湿霜,保持皮肤水分,增强皮肤屏障功能。
避免刺激因素: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的物质,如某些化妆品、清洁剂、染发剂等。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防晒:紫外线可能加重皮炎症状,因此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戴帽子、穿长袖衣物等。
三、免疫性皮炎的治疗
一旦出现免疫性皮炎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皮炎的严重程度。
局部治疗:
对于轻度皮炎,通常采用局部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这是治疗免疫性皮炎的一线药物,具有抗炎、止痒的作用。常用的有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等。使用时应注意按照医嘱,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
润肤剂:持续使用润肤剂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缓解干燥、瘙痒等症状。
全身治疗:
对于中重度皮炎,可能需要全身治疗。
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高血糖、骨质疏松等,因此应在医生严密监测下使用。
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可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但同样需要注意其潜在的副作用。
生物制剂:近年来,一些生物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被用于治疗难治性免疫性皮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对症治疗:
止痒: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缓解瘙痒症状。
抗感染:如果皮炎部位出现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四、免疫治疗的调整
在治疗免疫性皮炎的同时,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调整免疫治疗方案。
暂停免疫治疗:对于严重的免疫性皮炎,可能需要暂时停止免疫治疗,待皮炎控制后再重新开始。
降低免疫治疗剂量: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降低免疫治疗的剂量,以减轻不良反应。
更换免疫治疗药物:如果某种免疫治疗药物引起的皮炎难以控制,医生可能会考虑更换其他类型的免疫治疗药物。
五、患者的自我管理
除了医生的治疗外,患者的自我管理也至关重要。
密切观察:密切观察皮肤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要自行更改剂量或停药。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
加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及时向医生反馈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结语
免疫治疗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免疫性皮炎等不良反应也给患者带来了困扰。通过了解免疫性皮炎的预防、治疗和自我管理,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小麻烦”,确保免疫治疗的顺利进行,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肺癌的治疗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陈英
海南省人民医院秀英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