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固醇血症的定义?

2025-07-24 20:29:53       3765次阅读

高胆固醇血症的定义与临床意义

高胆固醇血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的病理状态,特别是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持续高于正常范围。这一疾病状态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因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子。本文将系统介绍高胆固醇血症的定义、分类、病因、相关代谢机制以及其临床危害,旨在提升公众及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与防治意识。

一、高胆固醇血症的核心定义及诊断标准

高胆固醇血症主要表现为血脂异常,以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升高为特征。根据中国最新的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空腹血清总胆固醇浓度达到或超过5.72毫摩尔每升(相当于220毫克每分升)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所谓的“坏胆固醇”,被普遍认为是评估心血管风险的关键指标,其升高尤为重要。此外,临床评估时还需综合考虑其他血脂指标,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以便全面判断患者的血脂状况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二、胆固醇的构成与代谢特点

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脂质分子,参与细胞膜构建、激素合成及维生素D代谢。血液中的胆固醇主要由不同密度的脂蛋白携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占总体胆固醇的六成至七成,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承担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运回肝脏的“逆向运输”作用,被认为具有保护心血管的功能。胆固醇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背景、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特别是高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身体活动程度,同时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状态以及某些药物也会影响胆固醇的代谢与血液浓度。

三、高胆固醇血症的分类与病因分析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高胆固醇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第一,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主要包括遗传性和多因素性两种。遗传性形式代表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这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突变导致LDL-C在血液中的清除障碍,患者常表现为极高的LDL-C水平(通常超过4.9毫摩尔每升)、皮肤黄色瘤,以及早发的冠心病等严重临床表现。多因素性高胆固醇血症则通常由遗传易感性与不良生活方式共同作用,例如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这种类型的病例在临床上更为普遍。

第二,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则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以及某些胆汁淤积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均可导致胆固醇代谢异常。此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某些抗精神病药物也可能引发胆固醇升高。

四、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意义与健康危害

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形成粥样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病理基础,导致血管腔狭窄及弹性减弱,从而极大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这类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均是全球主要的致死原因。高胆固醇血症还可能伴发高血压,且当同时合并甘油三酯升高时,严重者甚至发生胰腺炎等并发症。值得注意的是,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表现常较为隐匿,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色瘤,尤见于眼睑及肌腱处,且角膜边缘出现白色弓形环也是典型体征之一。患者如果有家族早发心血管疾病史,更应高度警惕胆固醇异常的潜在危害。

五、总结

高胆固醇血症本质上是胆固醇代谢失衡的表现,尤其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的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其确诊依赖血脂检测,并需结合患者整体病史和其他血脂参数综合评估。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的早期识别与有效管理对于预防严重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李玲

周口永兴医院

下一篇什么是TKI治疗
上一篇肝癌靶向治疗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