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

2025-07-27 07:34:46       3880次阅读

免疫治疗:唤醒自我守护的抗癌之路

引言

近年来,免疫治疗逐步走入肿瘤治疗的前沿阵地,其“唤醒自我”的独特理念吸引着越来越多医学与社会关注的目光。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等“外力”手段不同,免疫治疗并非直接消灭癌细胞,而是通过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防线,借助人体原有的“哨兵”和“士兵”来对抗肿瘤。究竟是什么机制,让免疫治疗能够成为许多癌症患者的新希望?借此文章,笔者将带您揭开这一自我防御系统中的神奇谜团。

一、人体免疫系统的守护机理

身体免疫系统是由多种细胞与分子构成的立体防御网。其主要承担识别、清除外来入侵和异常细胞的任务。例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如同侦查兵与前线作战士兵,不断“巡逻”体内,一旦发现病毒、细菌或异常增殖的肿瘤细胞,便主动发起防御或清除行动。而在免疫监视理论中,机体能依靠免疫细胞识别并排除早期的肿瘤细胞,是人体自我维持健康的关键保障。

但癌细胞狡猾异常,常通过“伪装”自身或释放抑制信号逃避免疫清除。这时,免疫系统虽有反应,攻击力却受限,导致肿瘤在体内潜伏、扩张。

二、免疫治疗的核心作用机制

免疫治疗的本质,就是为躲过免疫追捕的癌细胞“拆伪装”,协助免疫系统恢复其识别与杀伤能力。目前,广为人知的免疫治疗类型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肿瘤疫苗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用于肿瘤免疫“刹车系统”。人体免疫细胞在正常防御时,为避免误伤健康组织,会受多种“制动分子”(如PD-1/PD-L1)调控。肿瘤细胞常借此“假装友军”,抑制免疫细胞攻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通过阻断这些“制动分子”,解除对免疫细胞的抑制,让它们恢复攻击癌细胞的能力。这也是目前最常应用于实体肿瘤(如肺癌、黑色素瘤等)的免疫治疗方式之一。

三、免疫治疗的适用范围及疗效差异

免疫治疗的问世极大拓宽了肿瘤治疗的视野,尤其是在晚期或传统治疗效果有限的肿瘤类型。例如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部分头颈部肿瘤等,部分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获得长期缓解,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但免疫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癌症患者。它的效果受多因素影响,包括肿瘤类型、分子特征、生物标志物(如PD-L1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等)、患者自身状况等。有些患者对免疫治疗应答“高歌猛进”,而有些则反应平平或出现免疫相关副反应。有效的个体化筛查与分层治疗,是当前免疫治疗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点方向。

四、免疫相关副作用需警惕

免疫治疗虽为许多患者带来福音,但其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也可能引发一系列“自身免疫性”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皮肤、肠道、肝脏、肺部等器官的炎症反应。尽管多数副作用经过及时干预可控制,但极少数情况下也可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必须在专业肿瘤团队密切监控下,规范评估和处理相关副作用。

五、生物标志物与免疫治疗的精准应用

精准医学的时代,肿瘤分子特征指导免疫治疗方案日益重要。PD-L1表达水平已成为部分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参考。但这一指标并非绝对判断标准,不同肿瘤类型、检测方法及患者个体差异都可能带来影响。此外,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性等新型生物标志物也逐步纳入临床考量,为免疫治疗的个体化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未来,深入挖掘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相关的新型标志物,将有望进一步提升免疫治疗精准性与有效性。

六、免疫治疗与多学科综合管理

现代肿瘤治疗趋势已由“单兵作战”向“团队协作”转变。免疫治疗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肿瘤专科、病理、分子检测、影像和药学等多学科协作。对于有手术机会的患者,免疫治疗可联合手术、放化疗等,实现全程管理。对于复发转移或进展期患者,免疫治疗与其它治疗方法的合理搭配,则有望改善生存与生活质量。

结语

免疫治疗以重塑人体自我防御屏障为理念,为肿瘤防治开辟了崭新路径。它不是万能钥匙,却在不断完善与创新中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当今医学已逐渐认识到,肿瘤是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位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战场。科学规范的免疫治疗,联合多学科管理与精准分型,将成为未来肿瘤抗争中的重要力量。面对免疫治疗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患者与医务人员都应理性对待,携手迈向肿瘤防治新纪元。

梁晓东 浙江省人民医院朝晖院区

下一篇了解乙肝:打破认知迷雾,科学守护健康
上一篇脑卒中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机制及临床后果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