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成因与预防攻略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且致命的实体肿瘤之一,尤其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肝癌的发生往往与肝脏长期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肝炎—肝硬化—肝癌”这一进程中。2025年3月18日,第25个“全国爱肝日”提出了“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的宣传主题,这不仅强调了肝硬化作为肝癌前期的重要影响,也彰显了综合防治策略的必要性。本文将围绕肝癌的成因解析及有效预防措施,帮助公众提升健康意识,减少肝癌的发生风险。
一、肝癌的主要成因
肝癌的成因复杂多样,既有病毒因素,也有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其主要病因如下:
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首要风险因子。乙型肝炎病毒(HBV)尤其在我国肝癌患者中占有突出比例。病毒的长期复制和炎症反复,可导致肝细胞持续损伤,最终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肝硬化
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表现为肝组织纤维化和结节形成。肝硬化大大增加了肝癌的发生概率,是肝癌的核心中间阶段。肝硬化逆转对于阻断肝癌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脂肪肝及代谢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进展性脂肪性肝炎(NASH)近年来日益成为肝癌的重要成因。随着肥胖、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脂肪肝相关肝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环境毒素和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暴露于黄曲霉素等环境毒素是肝癌高发地区的显著危险因素。此外,过量饮酒和吸烟也会增加肝癌风险。
二、肝癌的预防策略
鉴于肝癌的高发与其发病机制,预防工作应在消除或减轻致病因素上发力,涵盖如下几个重要方向:
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治疗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及其后续肝癌的最有效手段。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极大降低了乙肝病毒感染率。对于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肝硬化的及早诊断与逆转
肝硬化是肝癌的关键中间环节,因此“逆转肝硬化”成为预防肝癌的重要策略。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展现良好前景。中医药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作用,配合西医的抗病毒和抗纤维化药物,能够改善肝脏功能,减缓纤维化进展。
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避免过度饮酒是预防脂肪肝及其进展的重要措施。减少暴露于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避免使用未经安全监管的草药或食品,也有助于降低环境致癌风险。
定期体检与早期筛查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及肝癌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AFP)检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提高生存率。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的创新思路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肝病防治中取得显著成效。在逆转肝硬化阶段,中药复方可调节免疫、抗炎和抗氧化,促进肝组织修复。西医则通过抗病毒、抗纤维化药物干预,阻止肝脏持续损伤。两者的优势互补,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是未来肝癌预防的重要发展方向。
结语
肝癌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预防需注重从源头入手,阻断“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进程。通过广泛推广乙肝疫苗接种、规范慢性肝病治疗、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及加强早期筛查,可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病率。此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尤其是在逆转肝硬化方面的突破,为肝癌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公众应增强爱肝护肝意识,积极配合医疗干预,共同构筑肝健康屏障,守护生命健康。
陈文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