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抗癌是真的吗?科学运动为健康加分

2025-08-10 03:03:44       3755次阅读

运动抗癌是真的吗?科学运动为健康加分

引言

近年来,“运动抗癌”这一观点逐渐被社会公众关注和认可。很多人疑问,科学运动真的能抵御实体肿瘤、改善肿瘤患者的康复过程吗?事实上,现代医学研究不断证实,合理的运动不仅有助于降低某些肿瘤的发生风险,还能提升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助力康复。本文将围绕实体肿瘤的康复指导,深入探究科学运动在抗癌和康复中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一、科学认识运动对抗癌的作用

人体健康离不开适量运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规律运动能够降低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实体肿瘤的发病风险。其主要原理包括调节体重、降低体内炎症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以及促进免疫系统功能。适当运动可减少肥胖,而肥胖是许多实体肿瘤的高危因素。此外,运动还能降低体内慢性炎症,减少致癌环境。

对已经确诊实体肿瘤的患者来说,运动可有效缓解癌症本身及治疗期间引发的多种不适。例如,它有助于缓解疲劳、改善心肺功能、缓解焦虑和抑郁、增强肌力和关节灵活性,为后续治疗和康复奠定基础。

二、运动有助实体肿瘤患者康复的机制

首先,运动能够有效提升免疫细胞活性。肿瘤患者常常因治疗影响免疫力下降,而适量运动能激活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有助于提升机体抗肿瘤能力。

其次,运动还能改善患者的代谢状况。肿瘤相关治疗容易造成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波动,适度的有氧锻炼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稳定血糖水平,减少新陈代谢异常带来的风险。

再次,合理运动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癌因性疲乏。大量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即使处于治疗期间,只要根据自身状况科学运动,既可减少疲劳,又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跌倒及卧床带来的并发症。

三、肿瘤患者应如何科学运动

虽然运动对肿瘤康复具有显著益处,但并非越多越好,更不能一味模仿普通健康人群。肿瘤患者在制订运动计划时,需充分考虑个人体力、肿瘤类型、治疗阶段及并发症等因素。

其一,运动方式以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或骑自行车等,建议持续时间逐步递增。力量训练可适量结合,以增强肌力,但应避免高负荷导致损伤。

其二,运动时间可根据患者体能状况调整。原则上,每周进行三至五次,每次三十分钟左右,具体安排宜听从医护人员或康复师的建议,切忌勉强。

其三,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体征。如发现头晕、心慌、胸痛、呼吸困难或局部异常疼痛,应当立即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其四,康复早期、术后或某些特殊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床旁活动或肢体摆动,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四、科学运动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并不是所有肿瘤患者都适合立即开展运动。若有严重贫血、骨转移、出血风险或近期实施大手术者,应根据主治医生建议谨慎评估。部分化疗期间或骨髓抑制显著时,也不宜剧烈运动。

日常运动应避免运动量突增、长时间疲劳、运动环境不适宜等问题,防止意外损伤。运动前需做好充分热身,结束后适当放松,防止肌肉拉伤和关节损伤。

值得强调的是,任何运动计划都应个体化、科学化。最佳方案是与肿瘤专科医生或康复治疗师充分沟通,共同制定符合个人实际的运动计划。

五、科学运动让生活更美好

科学运动不仅有助预防肿瘤,更能帮助肿瘤患者恢复正常生活,重拾自信和乐观心态。规律运动可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重建社会生活能力,助力患者积极融入家庭和社会。

许多成功案例证明,即使罹患实体肿瘤,通过科学运动指导,依然可以拥有高质量的生活。运动让患者身体更强、心情更好、康复之路更有保障。

结语

运动抗癌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医学证据支持。无论对健康人群还是实体肿瘤患者而言,科学、适度、个体化的运动均能显著提升健康水平,改善康复结局。倡导“运动为健康加分”,每个人都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科学运动方式,让健康之路更为坚实。面对肿瘤,积极主动,不轻言放弃,运动与医学携手,助力每一位患者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林招 重庆骑士医院

下一篇肝癌的原理
上一篇晚期胃腺癌患者的日常康复管理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