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理活检的方式有哪些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准确诊断肺癌及其亚型,是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病理活检作为肺癌诊断的重要环节,能够为医生提供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信息。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癌病理活检的常见方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关键诊断步骤。
一、病理活检在肺癌诊断中的重要性
病理活检是通过获取肺组织或细胞样本,进行显微镜下病理学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肺癌及其具体类型。由于肺癌的治疗策略差异较大,仅凭影像学检查无法准确分类,活检提供的病理信息对分型和靶向治疗方案选择至关重要。此外,病理标本还可用于分子检测,寻找基因突变和免疫标志物,指导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应用。
二、肺癌病理活检的主要方式
第一,支气管镜活检
支气管镜是通过气管入口经支气管进入肺部的内窥镜设备。此方法适用于中央型肺癌和气道内病变。医生在支气管镜下直接观察病变部位,取活检组织或刷取细胞样本。该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但对于远端或肺外围病灶取样有限。
第二,经皮穿刺活检
对于位于肺周围或胸膜附近的肿瘤,经皮穿刺活检是一种常用选择。该方法在影像(如CT或超声)引导下,使用细针或粗针穿刺肺部肿块取组织。优点是针对周围肺叶的病灶定位精确、样本量较大,缺点则是存在气胸和出血风险。
第三,超声/CT引导下的针吸活检
类似于经皮穿刺,超声或CT引导的针吸活检主要通过细针抽吸肺部病灶的细胞或少量组织,用于细胞学诊断。该方法操作简便,患者耐受性好,但样本细胞较少,病理诊断时可能存在一定局限。
第四,经食管气管超声活检(EBUS-TBNA和EUS-FNA)
这是一种结合超声和穿刺技术的微创方法,通过气管或食管壁采用超声引导,穿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获取活检标本。适用于肺癌分期和确定淋巴结病变性质,减少传统外科手术取样的创伤。近年来该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肺癌诊断和分期的重要手段。
第五,手术活检
当以上方法无法获得足够样本,或需明确诊断时,医生可能选择手术活检,包括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手术活检能直接切除肺部病灶块,获取大块组织进行详细分析,具有诊断准确性高的优点,但创伤相对较大,恢复时间较长。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活检方式
肺癌患者由于病灶部位、大小和身体状况不同,活检方式的选择需个体化考虑。中央型病变通常优先采用支气管镜活检;外围病变多通过经皮穿刺;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则适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医生还会考虑患者的肺功能、出血风险和既往疾病等因素,综合制定安全有效的活检方案。
四、活检过程中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活检虽为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但仍存在一定风险。最常见的为气胸——空气进入胸膜腔导致肺萎陷。此外,组织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偶有发生。患者需配合医生的操作和术后监测,发现异常反应及时就医。术前医生会详细告知相关风险,评估患者适应症,保障安全。
五、病理活检后的诊断与后续治疗
通过病理活检获得的样本将由专科病理医师进行形态学分析,并结合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结果,完成肺癌的分类和分子分型诊断。结果为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并进一步细分亚型。此外,基因突变如EGFR、ALK等的检测指导靶向治疗。明确诊断后,患者将依据病理分型和分期接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结语
肺癌病理活检是肺癌诊断路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确定病变性质和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的关键基础。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活检方式日益多样化和精准化,极大提升了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活检检查,早期明确诊断,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机。
张洁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