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的科学用药指南:从急性期到长期管理

2025-07-22 12:57:15       3811次阅读

缺血性卒中的科学用药指南:从急性期到长期管理

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被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它是导致成人严重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且合理的药物治疗在缺血性卒中的救治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既能挽救生命,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功能障碍。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缺血性卒中的用药策略也日益完善,本文结合最新临床指南,为读者详解从急性期到长期管理的科学用药原则。

一、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用药要点

急性期是脑梗死发生后最为重要的治疗阶段,此时的主要目标是恢复脑组织的血流,减轻神经损害。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获认可的能有效溶解血栓挽救脑功能的药物疗法。该疗法一般选择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需在症状出现后较短时间内给予,通常有限制时间窗。因此,尽早就医及准确诊断极为关键。除了溶栓外,对于无法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抗血小板药物,以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

二、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选择

急性期后,抗血小板药物成为预防复发和减少血管事件的重要药物。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此外,氯吡格雷等药物也常被用于不能耐受或不适合阿司匹林的患者。部分高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能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但需权衡出血风险。

三、抗凝治疗的适应症

对于因心源性栓塞如心房颤动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抗凝治疗尤为重要。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被广泛应用,有效减少栓塞形成。然而,抗凝治疗需要严格监测出血风险及药物剂量,遵循医生指导,个体化调整方案。

四、血脂和血压管理

除抗血栓药物外,缺血性卒中的长期管理还需重视血脂和血压控制。降脂药物如他汀类不仅能降低胆固醇,还具备稳定动脉斑块及抗炎作用。良好控制血压则可显著减少卒中复发风险,因此,应用降压药物同样不可忽视。

五、个体化用药与长期随访

每位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用药方案需个体化设计。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复诊,监测疗效及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同时,辅以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也是防止卒中复发的重要环节。

结语

缺血性卒中的科学用药不仅注重急性期的快速和精准治疗,更强调长期管理的持续和综合。合理选择溶栓、抗血小板、抗凝及降脂降压药物,配合个体化方案和生活干预,是降低卒中复发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只有坚持科学规范的用药策略,才能为每一位卒中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命质量和生活希望。

杨超豪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脑血管科 主治医师

下一篇肠癌的免疫治疗
上一篇喉癌的预防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