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能影响哪些器官?

2025-07-27 09:01:36       3426次阅读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对多器官的影响机制解析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实体肿瘤患者获得了更多的治疗机会和希望。然而,免疫治疗除了带来疗效以外,也可能引发一类特殊的不良反应——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是指治疗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系统因被增强、激活,从而错误地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和器官,导致炎症反应,甚至功能损害。这类不良反应可能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引起不同器官的症状,因此备受临床关注。了解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能影响的器官、常见表现以及其机制,对于保证患者安全、实现免疫治疗与风险管理的平衡至关重要。

一、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原理

免疫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解除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激活机体原本消弱的免疫反应,使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然而,激活的免疫系统在攻击肿瘤细胞时,难以完全排除对正常组织的误攻击。这种“免疫容忍”的打破,就会引发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具体机制包括自身反应性T细胞异常活跃、自身抗体生成增多等,导致不同器官的损伤和炎症。

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涉及的主要器官

呼吸系统

肺脏是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较为常见的受累部位。患者可能出现咳嗽、气短、胸闷或发热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能可见弥漫性肺炎或间质性肺炎改变。重症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因此对干预和监测有较高要求。

消化系统

肠胃道受累多表现为腹泻、腹痛、食欲减退,有时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结肠炎和肝炎是消化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重点,其中肝损伤可表现为乏力、黄疸、肝功能异常等。早期症状不典型,应警惕渐进性恶化。

内分泌系统

免疫治疗相关的内分泌腺损伤主要包括甲状腺炎、垂体炎、糖尿病新发或加重等。典型表现如乏力、体重变化、情绪波动。甲状腺功能紊乱可表现为甲亢或甲减,垂体炎则可能导致皮质激素缺乏,需终身替代治疗。

皮肤系统

皮肤是免疫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器官。皮疹、瘙痒、色素变化、脱屑等多见。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严重的皮肤炎症或大疱性皮肤病。虽然多数皮肤反应较为轻微,但极少数可进展为威胁生命的严重病变。

运动与神经系统

部分患者可能发生肌炎、关节炎等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四肢僵硬等。神经系统涉及范围包括外周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癫痫发作等,虽然罕见但一旦发生往往预后较重。早期识别对防止严重后果尤为重要。

心血管系统

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脏损伤虽不常见,但病死率较高。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乃至心源性休克,都可能在未及时识别和干预时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免疫治疗期间一旦出现胸痛、心悸等不适,应高度警惕。

泌尿生殖系统

肾脏损伤以急性间质性肾炎为主,表现为肌酐升高、水肿、尿量异常等,大多为亚临床症状,只有定期生化检测才能发现。生殖系统受累罕见,但也有文献报道发生睾丸炎、卵巢炎等情况。

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诊断与管理的重要性

多器官损伤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早期可无特异性症状,部分损伤进展迅速。临床上,及时识别这些反应对于保护患者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对免疫治疗患者,应定期评估肝、肾、肺、甲状腺等功能,留意各种不适症状,必要时行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一旦怀疑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应立即暂停免疫治疗,根据严重程度采取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以减少不可逆并发症。

四、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前瞻

虽然无法完全杜绝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但通过患者筛选、个体化用药、早期检测干预等措施,可以降低严重不良结局。同时,加强医患沟通,让患者了解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和潜在风险,出现异常及时报告,有助于风险早发现、早干预。随着免疫治疗机制研究的深入,人类有望开发更精准的免疫调控药物,减少对正常组织的误伤,最大化治疗获益。

结语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是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涉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表现复杂多变。全面了解其发生机制、受累器官和管理方式,有助于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应对免疫治疗过程中的挑战,平衡疗效与安全,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未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对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将更加科学和精准,为广大实体肿瘤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周莉 天津市肿瘤医院

下一篇肝癌化疗治疗
上一篇肝癌一般三项指标高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