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RMA模式的心理干预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肝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实体肿瘤,其患者在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常伴有显著的心理压力和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心理干预作为辅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进入临床视野。本文将围绕基于PERMA模式的心理干预在CRRT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
一、PERMA模式简介及其临床意义
PERMA模式源自正向心理学理论,由五个核心元素构成: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投入感(Engagement)、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意义感(Meaning)和成就感(Achievement)。该模式强调通过提升个体的心理积极面,激发内在潜能,从而增强心理韧性。将PERMA模式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焦虑与抑郁,改善生活体验,促进治疗依从性。
二、CRRT患者心理状况的特殊性
接受CRRT的肝癌患者,面临身体机能严重受限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是肝功能的恶化,另一方面是肾脏功能的衰竭。治疗过程繁杂且负担重,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针对该群体开展精准的心理干预,适应其特殊需求,尤为重要。
三、PERMA模式心理干预的应用实践
在最新临床研究中,将55例接受CRRT的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PERMA模式心理干预,为期四周。心理干预包括情绪支持、兴趣激发、社交关系培养、生命意义的再建构和目标设定等环节,系统提升患者的积极心理体验。
四、显著改善心理指标及生活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上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评估工具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显示,观察组在身体功能、情感功能及社会关系等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体现出心理干预带来的全方位生活质量提升。
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及患者满意度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基于PERMA模式心理干预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这一发现表明心理状态的改善有助于促进身体康复及减少医疗风险。此外,患者的满意度亦显著提升,增强了其对治疗的信心与配合度。
六、临床推广的前景与挑战
基于PERMA模式的心理干预不仅改善了CRRT肝癌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也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然而,心理干预的推广仍面临专业人员培训、干预方案个性化设计及长期随访等挑战。未来需持续完善相关策略,推动该模式成为肿瘤患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
结语
在肝癌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复杂医疗背景下,心理健康同样不可忽视。基于PERMA模式的心理干预通过系统激发积极心理因素,不仅显著缓解了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也提升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同时降低了并发症风险。此项研究成果为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未来,将心理干预纳入肿瘤综合治疗路径,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身心健康的双重保障。
罗允周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