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切除胃癌的转化治疗新进展
引言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可通过手术获得较好疗效,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属进展期,肿瘤侵犯广泛或伴有远处转移,无法手术切除,称为不可切除胃癌。随着医学研究进步,转化治疗理念应运而生,即通过综合药物治疗等手段,缩小肿瘤,创造手术机会。近年来,转化治疗已成为晚期胃癌管理的新方向。理解不可切除胃癌的定义、用药策略及前沿研究,对提升患者治疗机会意义重大。
一、不可切除胃癌的定义与分型
不可切除胃癌指的是因肿瘤过大、局部浸润邻近重要脏器、大血管包绕,或出现肝、腹膜等远处转移,无法完成根治性手术的胃恶性肿瘤。其分型主要包括局部晚期不可切除型和伴有远处转移的晚期型。其中,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胃癌一般指尚未发现远处转移,但肿瘤局部负担重,难以手术完整切除;而另一类则由于转移超出手术可控范围,多需先行全身治疗。
明确不可切除的标准尤为重要。依据影像学和腹腔镜评估,判定手术风险和可切除性,是制定后续治疗策略的基础。随着新辅助治疗与转化治疗理念的普及,传统“不可切除”胃癌患者获得再次手术切除的机会有所提升。
二、转化治疗的核心目的与适应人群
转化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将原本无法切除的胃癌缩小至可切除状态,为患者争取根治手术机会。适合转化治疗的主要人群包括局部浸润严重、但无重要器官不可逆破坏及广泛远处转移的患者,以及部分寡转移性(即转移部位有限)胃癌患者。
治疗方案个体化制定,强调精准影像学评估、病理分型和分子检测等前期准备。通过定期复评肿瘤反应,为下一步是否转化为切除手术提供科学依据。
三、药物选择与联合方案
转化治疗以化疗为基础,常用方案包括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等。近年,更多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手段被纳入晚期胃癌的转化治疗探索。
针对HER2阳性患者,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显示出明显疗效。对于部分具有PD-L1高表达或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胃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取得积累性成果。目前,国际主流指南推荐在转化治疗中灵活结合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根据患者分子特征优化个体用药。
值得注意的是,药物联合方案需兼顾疗效与安全性。例如何时评估手术时机、何时调整方案,均需多学科团队综合判断,防止疗效下降或不可逆并发症的发生。
四、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数据
近年来,多项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证实,转化治疗策略可提升部分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的切除率、无进展生存期及总体生存时间。例如大型研究显示,通过标准化转化方案治疗后,约三分之一不可切除胃癌患者成功获得根治手术,术后生存期显著延长。
此外,分子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转化治疗模式,如在HER2阳性、PD-L1高表达等特定分型人群中,联合疗法的响应率高于传统化疗。未来,基于肿瘤生物学分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临床实践中,多学科团队协作(MDT模式)被证明可优化诊断与治疗流程,提高转化治疗的成功率。定期开展病情评估和治疗反应监测,是转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未来展望与挑战
虽然转化治疗为不可切除胃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对疗效判定的标准尚需统一、耐药性与不良反应的管理、手术时机选择等方面仍有争议。同时,如何精准甄选获益最大化的人群,也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展望未来,随着分子诊断的普及、药物种类的丰富,以及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深入推广,转化治疗将在胃癌管理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加强国际间大规模、系统性研究,有助于为转化治疗的推广提供更坚实的证据支持。
结语
不可切除胃癌不再是无法逆转的终点。通过转化治疗手段,部分患者有望获得根治机会并延长生存期。精准诊断、个体化药物方案和多学科协作,是推动转化治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面对胃癌的严峻挑战,持续关注和参与最新研究,将为患者争取更多希望与可能。
王锦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