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相关的急救:危机中的科学应对
引言
胃癌作为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胃癌患者人数持续增加。此外,胃癌在某些阶段和并发症的影响下,患者可能突发急性状况,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急救知识的普及不仅有助于患者自身应对紧急情况,还能帮助家属和身边人进行科学施救,提高存活率。本文将以创新视角,围绕胃癌相关的典型急救场景,梳理及时识别、初步处理及送医流程,助力公众树立科学的急救观念。
一、胃癌常见急性并发症及风险识别
胃癌进展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多种威胁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急性消化道出血、胃穿孔以及肠梗阻等。了解这些并发症的典型表现,有助于早期警觉和及时应对。
胃出血是胃癌患者最常见的紧急情况。其主要症状包括呕血(血色从鲜红到暗褐不等)、黑便(柏油样大便),以及因失血导致的头晕、心悸、虚弱等。大量出血时,患者可出现休克,表现为意识模糊、皮肤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加快和血压下降。
胃穿孔则通常以突发性上腹剧痛为主要特征,腹部迅速胀硬,患者面色痛苦,伴有恶心、呕吐及发热。若处理不及时,极易出现急性腹膜炎和全身感染,危及生命。
肠梗阻表现为顽固性腹痛、反复呕吐、肚腹胀气,甚至停止排气排便。梗阻加重时可导致肠道坏死,危险性极大。
二、急救原则与步骤:掌握关键,冷静应对
当出现上述急性并发症时,及时、正确的初步处理可有效减轻伤害,甚至挽救患者生命。对于普通公众和胃癌患者家属来说,把握以下急救要点尤为重要。
胃出血急救要领:
当患者出现呕血、黑便时,应迅速让其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加重出血。头部稍抬高,有助于减少呕血误吸的风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首要任务。安抚患者情绪,避免紧张和恐惧中的剧烈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用冰敷上腹部,以达到暂时收缩血管、减缓出血的目的。切忌随意进食、饮水和用药,更不可用止痛药或刺激性药物,以免加剧病情。
胃穿孔急救要领:
当患者突发剧烈腹痛、腹部板状强直或持续发热时,怀疑胃穿孔。应立即停止一切饮食和饮水。让患者平卧,尽量减少腹部活动。避免使用任何催吐或助消化的药物,以免造成内容物外泄及腹腔感染。由于胃穿孔风险极高,急速进展,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告知病情,准备送医。
肠梗阻急救要领:
如遇严重腹胀、反复呕吐及无排气排便等肠梗阻表现,应让患者取舒适体位休息,防止腹内压力进一步升高。绝对禁食水,防止加重肠道负荷。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意识模糊、皮肤苍白要马上送医。切忌盲目按摩腹部或擅自服药,以免延误治疗。
三、送医途中如何科学保障安全
多数胃癌相关急症都需紧急送医,因此在转运过程中采取科学措施极其重要。应记录病情变化,如出血量、呕吐物颜色、腹痛发生时间等,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若有大量呕血,及时清理口腔内异物,避免窒息。若出现意识丧失或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基础的心肺复苏技术(如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专业救援抵达。
要提前规划送医路线,并提前告知急诊科医生病情,避免在途中耽误时间。家属应随身携带患者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及既有诊疗资料,为院方判断赢得宝贵时间。
四、院前与院内急救的衔接配合
院前急救主要目标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恶化,稳定病情直至专业医疗接管。到达医院后,医生通常会采取抢救措施,如补液纠正血容量,药物止血、监测生命体征、进一步急诊手术等。因此,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疗安排,准确描述发病经过和急救细节,有助于医护人员迅速做出个体化诊治策略。
五、自我防护与风险预防
尽管急救至关重要,但预防更为根本。胃癌患者及家属应定期随访、遵循医生指定的治疗和用药方案。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和心理调适是维持病情稳定的关键措施。学会识别风险信号,早发现、早报告,及时就医,是预防急性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结语
胃癌相关急救是一项涉及多方协作的生命接力。从个人日常观察、家属及时报警,到专业医疗快速处置,每一步都关乎生死。科学普及急救知识,有助于消除恐惧和误解,为患者和家属注入信心。希望通过本文,社会大众能进一步了解胃癌急症的救治流程,提升自助和互助能力,让更多生命在危机中获得希望与新生。
毛岸荣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汇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