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

2025-07-19 15:31:45       3980次阅读

免疫治疗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解析

引言

近年来,免疫治疗正逐步成为实体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药物,广泛应用于肺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为许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尽管免疫治疗有助于延长生命、改善预后,但其独特的不良反应却让不少患者与家属心生疑虑。这类不良反应不同于传统化疗或靶向药物,往往因免疫系统被激活后不仅攻击肿瘤,也涉及自身正常组织甚至影响多个系统。理解并警惕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是保障疗效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一、全身性不良反应:免疫之刃的两面性

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在于解除免疫系统“刹车”,让淋巴细胞得以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然而,过度兴奋的免疫系统容易“误伤”自身组织。部分患者会体验到发热、全身乏力、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有的还可能合并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较轻微,依靠休息和对症处理多可缓解。但如果出现持续高热或明显不适,则需及时就医排查严重并发症隐患。

二、肺部反应:免疫引发的“隐形风暴”

免疫性肺炎虽然发生率不算很高,但一旦出现可危及生命。起初可能表现为无明显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中见异常阴影。进展后患者出现咳嗽、气促、胸闷,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这种免疫性炎症需与肿瘤进展导致的肺损伤、感染乃至药物性肺炎等区别对待,因为治疗方案大有不同。一旦怀疑免疫性肺炎,医生多建议暂停免疫治疗并给予激素等干预。

三、肝脏反应:隐匿的“肝警报”需警醒

免疫相关性肝炎是另一类常见但易被忽视的不良反应。其表现在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的升高。早期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进展后可有黄疸、乏力等表现。根据酶值的高低分级,从轻度的三至五倍正常上限,到重度甚至超出二十倍。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早干预是避免肝损伤的重要手段。严重者同样需暂停免疫药物并配合激素治疗。

四、肾脏反应:不可忽视的“肾门关”

部分患者在免疫治疗期间会出现免疫相关性肾损害,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尿检异常或轻微肿胀。若长期忽视,可进展为明显的肾功能衰竭。鉴于肾脏损伤症状隐蔽,建议在治疗过程中规律监测肾功能,并警惕尿量减少、水肿等变化。

五、皮肤黏膜反应:信号最早的“活体警铃”

皮肤常是最早出现免疫不良反应的部位。轻者表现为皮疹、瘙痒,严重者可大面积丘疹、水疱甚至融合成大片红斑,部分患者发展为严重皮肤过敏反应。根据皮疹面积和伴随症状分级,部分严重病例还会伴有紫癜或黏膜损害。皮肤反应通常可通过局部药物或者口服激素缓解,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结语

免疫治疗作为实体肿瘤治疗的新利器,既带来了治疗希望,也带来了需要严格管理的不良反应风险。全身、肺部、肝脏、肾脏以及皮肤黏膜等多个系统均可能受到影响。患者和家属需保持警惕,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检测相关指标,及时报告不适症状。合理预防和管理不良反应,是保证免疫治疗疗效和安全的关键。科学认识、积极防范,让希望之光照亮肿瘤治疗之路。

叶林生 陆丰市人民医院

下一篇晚期食管癌的预防
上一篇《一文读懂:肿瘤治疗不是 “一刀切”,这些方案你该知道》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