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疾病科普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的癌症之一。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较大,死亡率较高。了解胃癌的基础知识、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公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首先,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诱因之一。这种细菌长期感染胃黏膜,能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极大增加癌变风险。其次,饮食习惯也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食用腌制食品、烟熏食品和高盐饮食容易产生致癌物质,增加胃癌风险。反之,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胃癌的发生概率。另外,遗传因素、长期胃部疾病、吸烟和过量饮酒也都被证实会提高患胃癌的风险。
胃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或表现不典型,如轻微的胃痛、消化不良或食欲减退,因而难以引起重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胀及黑便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引起警觉并及时就医,通过胃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确诊。胃镜不仅可以直视胃内情况,还能在发现异常时进行活检,从而早期发现癌变。
预防胃癌的关键在于消除危险因素和早期筛查。首先,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这可以减少胃黏膜慢性炎症的发展。其次,均衡饮食,减少腌制和高盐食物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有利于降低胃癌风险。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同样重要。此外,对于有家族胃癌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胃镜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胃部病变。
胃癌的治疗方式较为多样,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早期胃癌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往往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手术范围取决于肿瘤大小和侵袭深度。中晚期胃癌则需要联合放化疗或靶向药治疗以控制病情,提高生存率。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部分胃癌患者中展现出良好前景,成为新的治疗方向之一。
总之,胃癌是一种具有较高危害性的恶性疾病,但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科学的治疗方案,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都能得到显著改善。社会各界应加强胃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使更多人关注胃癌的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降低其造成的健康负担。
彭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