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如何提升免疫力?

2025-08-11 12:56:58       3369次阅读

化疗后免疫力的科学管理新思路

引言

化疗作为现代实体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极大地延长了许多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但与此同时,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抑制人体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使患者的整体防御力下降。因此,如何科学管理化疗后的免疫力、预防并及时应对感染、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肿瘤治疗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肿瘤全程管理理念的发展,针对化疗后免疫力提升,亦有了诸多新的临床证据与管理思路。本文从营养、生活方式、感染预防、血液监测与心理支持等多维度,系统探讨化疗后免疫力管理的新视角。

一、营养支持:迈向个体化精准营养干预

化疗期间和化疗后患者体内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储备大多不足,直接影响免疫细胞的生成与功能。传统观点强调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与多种矿物质,而当前临床更关注个体化营养评估与干预。具体措施包括:

首先,依据患者的体重变化、食欲、消化状况进行动态营养评估,定期与营养师共同制定饮食计划。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鱼类、大豆制品)有助于白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但进食能力下降者应合理使用肠内、肠外营养制剂。

其次,关注特殊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锌和硒等。多项研究表明,这些微量营养成分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感染风险。不过,大剂量补充需慎重,避免过量干扰原有代谢。

此外,应针对个别患者如有消化道不适、恶心呕吐、口腔溃疡等化疗副反应,及时调整饮食方式与食材,以保障持续能量与营养供应。科学、个体化的营养管理,不仅促进骨髓恢复,也有助于抗肿瘤治疗的耐受。

二、运动与康复:合理运动促进免疫重建

适度的体育活动被证实能改善骨髓造血功能和提升机体免疫力。研究发现,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步行、低强度骑行、太极等,能够促进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的活跃,帮助免疫细胞迅速分布到全身。

具体运动方案需根据患者的体力、身体状况、化疗周期调整。进行运动前应与主治医生沟通并进行评估,避免免疫功能过低或存在感染、出血等风险时勉强运动。对于体质较弱或行动障碍者,鼓励在家进行缓慢肢体活动,结合深呼吸练习,帮助改善呼吸和循环,促进身体恢复。

此外,运动还能缓解焦虑、提升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对心理免疫力同样有积极作用。强调循序渐进与量力而行,目标为恢复机体活力,而非过度锻炼。

三、感染预防:全周期主动防控

化疗后白细胞下降,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期,感染风险显著提升。新视角下的感染防控更强调“主动防线”的理念,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居家及住院环境应保持清洁、通风,并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或肠道传染病症状者密切接触。外出时佩戴口罩和注意手卫生,回家后及时洗手。饮食中避免生食及高风险食品,如生冷海产及不洁蔬果。

当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显著降低时,医学上常会采取升白针(如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预防性或治疗性应用,以缩短粒细胞减少期及降低严重感染发生率。同时,密切监测体温和观察伤口、口腔、皮肤变化,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征象,应第一时间就医。

定期复查血常规已是标准流程,应根据化疗周期及患者风险评估,合理安排复查频次。血象低下期尤其警惕并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四、心理支持:免疫力管理的新维度

近年来研究表明,心理应激、焦虑和抑郁状态会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化疗后康复。肿瘤患者因患病、治疗、生活压力等多重因素,虽面临巨大压力,但积极的心理干预能逆转精神低落,刺激免疫系统活性。

家庭及专科护理团队应共同参与患者心理健康管理,采取多种方法调整压力情绪,如通过与专业心理医师交流、参加支持小组、学习冥想与正念放松等方式,帮助减少焦虑感,提高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睡眠、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通过神经免疫机制间接提升抗病能力。

结语

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免疫力管理已进入新的科学化、个体化阶段。从营养支持、科学运动、主动防控感染,到重视心理健康,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是提升免疫力、优化预后、保障患者安全的综合保障。面对日益复杂的临床场景,患者应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遵循个体化指导,实现更好的恢复与生存预期。未来,随着免疫医学与营养、运动、心理学的交叉融合,化疗后免疫力的提升将更加科学有效,为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与福祉。

殷瑞康 上海高博肿瘤医院

下一篇肠癌的诊疗标准
上一篇肺癌晚期治疗的外来展望和挑战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