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疾病科普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了解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进展,对于提高公众的防癌意识、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肺癌的发生与发展
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烟草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长期吸烟会损伤肺部细胞的遗传物质,导致细胞异常增殖。除了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如接触石棉、氡气等)、遗传因素、慢性肺部疾病等也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肺癌的发生通常始于肺部上皮细胞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使得细胞失去正常的生长调控,开始无限制地增殖,形成癌前病变。随着更多基因突变的累积,癌前病变逐渐演变为早期肺癌。早期肺癌通常局限于肺部,尚未发生远处转移。如果未能及时治疗,癌细胞会进一步侵袭周围组织,并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形成远处转移。远处转移是导致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根据组织学类型,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八十五,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等。小细胞肺癌约占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其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早期即可发生广泛转移。不同类型的肺癌在生物学行为、治疗方法和预后方面存在差异。
二、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肺癌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这使得早期诊断变得困难。随着肿瘤的生长和侵袭,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短、声音嘶哑等症状。这些症状并非肺癌特有,容易被误诊为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吸烟者,应定期进行肺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病变。
当肺癌发生远处转移时,患者可能出现与转移部位相关的症状,如骨痛(骨转移)、头痛、视力改变(脑转移)、黄疸(肝转移)等。这些症状往往提示疾病已进入晚期。
三、肺癌的诊断与治疗
肺癌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PET-CT)和病理学检查(如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等多种手段。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子分型,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肺癌的类型、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基因突变情况等多种因素。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可根据情况辅以放疗或化疗。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敏感,但容易复发和转移,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结合放疗。
四、结语
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提高公众对肺癌的认识,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推广戒烟等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同时,个体化精准治疗理念的深入人心,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李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