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缺血性脑卒中)的危害及预防
脑梗死,医学上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某一部分的血管被阻塞,导致血流中断,使该区域脑组织缺乏足够的血液供应,进而发生缺血和缺氧,从而引发脑细胞受损或死亡的严重疾病。脑细胞对缺氧极为敏感,缺氧几分钟内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脑细胞一旦死亡,不能再生,受损部位对应的身体功能便可能永久丧失。脑梗作为一种常见且致残性和致死性极高的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了解其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疾病发生和保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脑梗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脑功能的丧失和生命的威胁。首先,脑梗常导致身体的一侧瘫痪、语言障碍、感觉障碍及认知功能下降等多种神经功能缺失,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缺血区域的脑细胞死亡,意味着相应的神经功能将永久缺失,例如运动障碍常表现为偏瘫或肢体无力,语言障碍会导致患者难以正常表达或理解语言,从而极大影响生活质量。其次,脑梗还可能引起脑水肿,增加颅内压,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甚至诱发脑疝,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再者,脑梗后遗症可能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导致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增加心理负担和社会压力。
此外,脑梗复发率较高,尤其是在未能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复发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功能损害甚至死亡。因此,如何预防脑梗的发生和复发,是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预防脑梗主要针对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及肥胖等。通过合理膳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以及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可以有效降低脑梗的风险。
早期识别脑梗的症状,如突发一侧肢体无力、口眼歪斜、语言困难、突然头晕及视力模糊等,及时就医也是预防严重后果的关键。急性期的及时治疗,如溶栓、抗血小板治疗等,能有效恢复血流,减少脑组织损害程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疾病管理,是降低脑梗及其危害的根本保障。
综上所述,脑梗(缺血性脑卒中)因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细胞受损甚至死亡,从而引发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和生命威胁。理解脑梗的危害,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既是保护自身健康的必要手段,也是减轻社会医疗负担的重要途径。每个人都应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加强危险因素的控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效预防脑梗的发生。
吕宪民
唐山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