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原理

2025-07-30 22:38:07       3146次阅读

肝癌的原理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承担着多项关键生命功能,包括代谢调节、解毒和合成多种蛋白质等。与之密切相关的胆囊,则负责胆汁的储存和排出,协助消化脂肪。肝胆系统的健康对维持整体身体功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肝胆系统也可能发生多种疾病,其中肝癌作为恶性肿瘤的主要代表,因其发生隐匿且发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卫生问题。

一、肝癌的发生机制

肝癌主要包括原发性的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大类。肝细胞癌约占肝癌病例的九成,其发生常与长期的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炎病毒感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肝硬化密切相关。这些病理状态通过持续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周期调控失控,增殖异常,最终形成恶性肿瘤。

肝癌的分子机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异常。例如,Wnt/β-连环蛋白通路的激活,促进肝细胞的异常增殖;p53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胞凋亡障碍,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此外,慢性肝脏损伤导致细胞纤维化和肝硬化,改变了肝组织的微环境,增强了肿瘤发生的条件。

二、肝癌的危险因素

多种因素可能增加肝癌的风险,核心因素包括:

一是病毒性肝炎。这是全球范围内肝癌最主要的病因,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可引起长期慢性感染,诱发肝细胞持续性炎症和坏死。

二是长期饮酒。过量饮酒可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为肝癌发生提供温床。

三是代谢相关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与肥胖、糖尿病密切相关,也正成为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

四是黄曲霉毒素暴露。部分地区因食物污染而摄入黄曲霉毒素,增加肝细胞DNA损伤。

三、肝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肝癌早期通常缺乏典型症状,病人可能无明显不适,常常是在定期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随着肿瘤进展,病人可能出现上腹部隐痛或钝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黄疸等表现。此外,肝功能异常与肝脏肿块可能引起肝区包块感。

医学影像学是肝癌诊断的核心手段。B超、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帮助发现肝脏病变的性质和范围。血清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的肿瘤标志物,虽然并非绝对特异,但在辅助诊断和疾病监测中有重要作用。此外,肝组织活检仍然是确定病理性质的金标准。

四、肝癌的治疗现状

肝癌治疗方法多样,治疗选择需综合考虑肿瘤分期、肝功能状况和患者整体健康状况。早期肝癌患者可选择根治性手术切除或肝移植,这两者均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对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患者,介入治疗如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手段,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作为近年来肝癌治疗的新进展,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激活免疫系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五、肝胆肿瘤的预防与早期干预

鉴于肝癌的发生与慢性肝病密切相关,疫苗接种(尤其是乙肝疫苗)的推广有效降低了肝癌发病率。早期筛查对于高危人群尤为重要,包括有肝炎病毒感染史、肝硬化患者等。通过定期B超和AFP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肝癌,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此外,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如戒酒、合理饮食、控制体重,以及降低黄曲霉毒素等环境暴露风险,也有助于减少肝癌的发生。

结语

肝癌作为一种复杂的实体肿瘤,其发生发展涉及多种病理机制和环境因素。深入理解肝癌的原理,有助于公众增强防范意识,实现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目前,医学在肝癌诊疗领域的进步不断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未来,随着分子医学和免疫治疗等技术的发展,肝癌患者的预后有望进一步改善。

毛岸荣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汇院区

下一篇肺癌晚期患者的治疗
上一篇肝脏:人体的“超级化工厂”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