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引起的皮疹该如何处理

2025-08-03 18:19:37       3777次阅读

免疫治疗引起的皮疹管理与处理原则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在实体肿瘤领域的广泛应用,患者的治疗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与此同时,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其中,皮疹作为最常见的免疫相关毒性之一,常见于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型药物的患者。这类皮疹表现多样、严重程度不一,及时识别与规范处理对于保证患者安全和继续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免疫治疗相关皮疹的表现、分级及处理原则,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认识并科学应对。

一、免疫治疗皮疹的常见表现与原因

免疫治疗皮疹多发于用药初期至数月内,根据免疫系统被激活的程度和个体反应,皮疹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常见表现为红斑、斑丘疹、瘙痒、轻度脱屑,伴有局部烧灼感。有时可见水疱、糜烂、皮肤溃疡等较为严重的损害,但较为罕见。

皮疹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免疫治疗药物通过解除免疫抑制,激活自身免疫反应,从而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误伤正常皮肤组织,造成皮肤炎症反应。这一过程属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不属于传统化疗药物的直接毒性反应。

二、皮疹的分级与评估

临床上,皮疹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皮疹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仅限于皮肤表现,无显著症状。中度皮疹则影响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三体表面积,可伴明显瘙痒、疼痛甚至轻度影响日常生活。重度则为广泛皮疹,可能伴有水疱、坏死、明显肿胀,甚至累及黏膜或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

医生通过皮疹面积、症状表现及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来进行分级,以便在处理时选择最合适的方案。但无论程度如何,早期发现与科学干预都是关键。

三、轻中度皮疹的处理原则

对于绝大多数免疫治疗患者,皮疹通常为轻中度,管理以局部治疗及对症处理为主。

患者一旦发现皮肤出现红疹、瘙痒或小面积的皮肤不适,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不建议私自停药或自行用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热水烫洗和过度搔抓,穿宽松、柔软的衣物有助于减轻刺激。

医生多建议外用低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软膏,缓解局部炎症和瘙痒症状。合并口服抗组胺药,有助于减轻瘙痒反应。此时免疫治疗一般无需中断,但需要加强症状观察,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

四、重度皮疹的处理及药物管理

若皮疹范围扩大,出现大片水疱、破溃或伴明显全身症状,应警惕重度和严重并发症。此时需暂停免疫治疗,在皮肤科和肿瘤科医生的指导下,给予系统性治疗。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或静脉注射泼尼松龙等)可迅速控制免疫反应,必要时辅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于极少数进展为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危及生命的重症,需紧急住院、密切监护,按照重症皮肤病流程救治。此类患者在专家评估下,谨慎权衡后决定是否再次恢复免疫治疗。

五、合理用药及生活管理建议

预防和减少免疫治疗相关皮疹的关键在于合理用药和日常护理。患者用药期间应遵循医生建议,避免随意调整剂量或停药。发现皮疹后应及时联系医疗团队,切勿自行涂抹强效外用药物或中草药,防止加重病情。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日晒,适当使用低刺激润肤剂,保持皮肤湿润。饮食方面提倡清淡、均衡,多饮水,避免过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出现发热、大片红斑、水疱、糜烂或全身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六、患者与医护团队的沟通

有效的医患沟通对于早期识别和管理皮疹尤为重要。患者应详细记录皮疹发生的时间、部位、发展变化和伴随症状,便于医生全面判断。医生则需耐心解释病情变化、用药目标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正视和应对。

定期随访和复诊,有助于动态评估治疗安全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肿瘤治疗的连续性。

结语

免疫治疗相关皮疹虽常见,但多数为轻中度反应,经过规范管理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科学识别皮疹类型和分级、合理用药、及时干预是安全持续治疗的基础。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皮肤健康,提高警惕,才能最大程度保障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让免疫治疗真正服务于肿瘤患者的长期康复。

李涛

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

下一篇深入解析IgG1与IgG2的区别
上一篇肺癌脑转移的症状特征与治疗手段解析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