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可防治,关键在重视

2025-07-22 03:26:57       4000次阅读

肠癌可防治,关键在重视

肠癌,尤其是大肠癌,是一种源于大肠腺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两大类型。根据临床数据,肠癌多发于大肠的左侧,尤其乙状结肠和直肠部位,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令人鼓舞的是,肠癌是可以预防和早期发现的疾病,其防治的关键在于我们对疾病的重视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首先,理解肠癌的发生机制,有助于我们掌握防治的科学依据。肠癌的发生通常经历从正常黏膜到息肉,再到癌变的多阶段过程。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肠癌的前驱病变。大多数肠癌发展缓慢,潜伏期长达数年至十余年,这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引发肠癌的因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肠道环境等诸多方面。遗传易感性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亦称林奇综合征)患者的肠癌风险显著升高。此外,饮食中高脂肪、高蛋白质以及缺乏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久坐少动、肥胖、吸烟及过量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均被证实与肠癌发生密切相关。

在预防方面,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科学研究显示,均衡摄入丰富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有效减少肠道癌变的风险。通过合理的膳食结构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有助于形成有益的肠道生态环境,降低癌症发生几率。同时,适度运动、保持体重在理想范围内,有助于减少体内炎症反应和激素异常,从而间接抑制肠癌发生。戒烟限酒同样是防癌的重要措施。此外,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监测,尤其是有家族史或既往腺瘤病变的人群,及时发现息肉并清除,是切断肠癌进展链条的关键。

肠癌的早期阶段通常无明显症状,因此普及肠癌筛查至关重要。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粪便潜血试验(FOBT)、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以及结肠镜检查。尤其是结肠镜检查,不仅被视为“金标准”,还可以在检查过程中同时进行息肉切除,极大降低癌变风险。针对一般成人,建议从50岁开始进行筛查,而家族史较重或具其他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则应提前开始筛查。筛查的普及和规范化,将直接推动肠癌的早诊断和早治疗,从而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对已经确诊的肠癌患者,综合治疗策略的应用使得治愈率持续提升。手术切除仍是早期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结合术前术后的辅助化疗和放疗,以及新兴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近年来,微创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应用,也在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术后恢复时间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然而,为保障治疗效果,术后规范的随访和生活方式干预必不可少。

最后,公众对肠癌防治的认知水平还存在不足,这成为制约疾病控制的重要障碍。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肠癌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及筛查意义的认识,是各级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的共同责任。通过多渠道宣传,开展肠癌防治科普讲座,以及建立便捷的筛查服务体系,将有效激发公众积极参与防治行动。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并落实预防措施,才能真正实现肠癌的防控目标。

综上所述,肠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虽发病机制复杂,但具有明显的预防和干预优势。我们应牢固树立“早预防、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通过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科学治疗等多方面措施,有效降低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肠癌可防可治,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掌握科学防治方法,就能早日战胜这一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何颖林

英德市浛洸镇中心卫生院

下一篇上、下腔静脉系的组成、行程和主要属支
上一篇肝癌的治疗方法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