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全程管理与治疗新进展——以“双达方案”为核心
引言
肝癌,尤其是肝细胞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长期以来,晚期肝癌的治疗选择有限,愈后不理想,患者生存期短。随着肿瘤分子机制和免疫微环境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新型药物和方案应运而生,极大地拓宽了肝癌的治疗格局。在新一代免疫治疗与分子靶向药物推动下,肝癌全程管理理念日益完善,并以“双达方案”(即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为代表,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希望。本文将从肝癌的基本原理入手,系统梳理疾病发生机制、全程管理理念以及“双达方案”的核心优势,力求帮助大众全面了解肝癌及其治疗现状。
一、肝癌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
肝癌主要起源于肝细胞,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中国人群的主要诱因,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黄曲霉毒素摄入等也会增加风险。肝细胞在慢性炎症和反复损伤中易出现基因突变,进而发生恶变。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错过了手术切除等根治机会,因此早筛和规范管理至关重要。
二、肝癌全程管理的核心理念
现代肝癌治疗提倡全程管理。这不仅包括早期预防、高危人群监测,还涵盖了早期诊断、规范分期、个体化治疗及长期随访等全流程。针对不同分期和患者特点,制订差异化方案。早期肝癌以手术切除、局部消融为主,部分患者适合肝移植。对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晚期病例,系统性药物治疗成为关键,包括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多药联合方案。治疗过程中还需动态评估肝功能、监控肿瘤变化,优化后续干预措施。
三、“双达方案”的机制与疗效突破
近年来,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即“双达方案”成为我国晚期肝癌治疗的标志性进展。信迪利单抗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解除肿瘤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贝伐珠单抗则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阻断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为免疫应答创造有利环境。二者协同,既增强抗肿瘤效应,又减少副作用叠加的风险。根据ORIENT-32等关键临床研究,“双达方案”较传统一线药物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和疾病进展风险,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有提升。客观缓解率远超以往方案,更多患者可获得肿瘤缩小,有机会争取后续治疗。
四、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平衡
药物的副作用和身体耐受性是系统治疗中关注的重点。“双达方案”在实现疗效提升的同时,其安全性优势尤为突出。研究显示,严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多种免疫联合方案,大部分患者可以较好耐受,减少了因副作用被迫中断治疗的风险。此外,信迪利单抗作为国产免疫抑制剂,相较进口同类药物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双药联合可合理控制整体医疗支出,且不良反应少,也进一步降低了支持治疗的经济负担,从而确保患者能够持续、规范地接受治疗,提高了治疗的可及性和依从性。
五、指南推荐与全程应用前景
“双达方案”已被纳入国内外主流肝癌治疗指南,被推荐为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癌一线首选方案。在中国复杂的乙肝等高危背景下,该方案对肝功能分级较高、肿瘤负荷大的患者同样有效;对于有些术后高风险复发患者,初步研究提示“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方案可用于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未来,随着新的生物标志物筛查和免疫微环境研究深入,“双达方案”有望扩展至更多治疗环节,实现肝癌全程管理的个体化、精准化。
结语
肝癌的全程管理要求以防为主、早在先,贯穿早诊、规范治疗与长期随访的全过程。以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为代表的双药联合方案,生存获益显著、安全性优越、经济性突出,已成为晚期肝癌治疗的新标准,为无数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可能。临床实践中,医生将根据患者分期、肝功能等多项指标,制定最适合的个体化方案。相信随着科技进步和医疗普及,肝癌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将持续改善。
李坤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