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胃癌:CDH1基因突变者的预防性胃切除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且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大多数胃癌病例属于散发性,但有一部分患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遗传性胃癌的诊断和管理逐渐走向精准化。本文聚焦CDH1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胃癌,探讨携带者的风险评估及其预防性胃切除的临床意义。
一、遗传性胃癌与CDH1基因
CDH1基因编码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这是一种参与细胞间黏附、维持上皮组织结构稳定的重要蛋白。CDH1基因突变会导致E-cadherin功能丧失,破坏细胞间黏附,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综合征(Hereditary Diffuse Gastric Cancer,HDGC)即因CDH1基因异常而导致,是一种罕见但高风险的胃癌类型。
研究显示,携带CDH1基因致病性突变者,在70岁之前胃癌的发病风险高达70%,远高于普通人群。此类胃癌通常为弥漫性胃癌,早期症状隐匿,传统内窥镜难以早期发现,导致发现时多为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差。
二、预防性胃切除的必要性
考虑到携带CDH1基因突变者胃癌的高风险及该病隐匿早期病变的特点,临床上广泛推荐35岁后进行预防性全胃切除。预防性胃切除是指在尚未出现胃癌症状或病灶时,通过手术切除整个胃,以彻底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
这一手术虽然创伤较大,但在高风险人群中展现出明显的生存获益。手术切除后的患者胃癌复发的风险极低,从根本上避免了弥漫性胃癌的发生。多项研究指出,接受预防性胃切除的CDH1突变携带者五年生存率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亦随时间恢复。
三、手术及术后管理
预防性胃切除通常采用全胃切除术,考虑到胃在消化系统中的重要性,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严格的营养管理。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营养吸收不良、体重减轻及维生素缺乏。
特别是维生素B12的吸收极度依赖胃壁分泌的内因子,胃切除后减少了内因子分泌,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引发恶性贫血、神经系统病变等严重后果。因此,术后患者需定期接受维生素B12的注射替代治疗,以保证正常生理功能。
此外,患者需配合医生进行长期的营养指导和随访评估,合理补充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预防贫血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帮助患者适应术后生活,减轻医疗压力。
四、基因检测与家族筛查的重要性
鉴于遗传性胃癌的家族聚集性,针对有家族胃癌史的高危人群,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成为关键步骤。一旦确诊为CDH1基因突变携带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需要详细了解疾病风险,明确预防性切除的利弊,做出充分的知情选择。
基因检测不仅帮助早期识别高风险个体,也有助于精准指导临床决策。对于尚未出现症状的携带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避免弥漫性胃癌发生的有效途径。
五、结语
遗传性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CDH1基因突变及其所致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早期介入和预防的新机遇。对于CDH1基因携带者,35岁后进行预防性全胃切除,结合术后维生素B12的终身注射替代方案,是降低胃癌发生、提高生存率的有效策略。
我们期待未来随着分子医学和外科技术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优化预防性治疗方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增强公众的基因检测意识和遗传遗传咨询服务的普及,将有助于早期发现遗传性胃癌高危人群,为患者和家庭带来更多健康福音。
张一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