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肝癌的关键知识点
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形式,涵盖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肝细胞癌占绝大多数,源于肝细胞;肝内胆管细胞癌则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混合型肝癌兼具两者的特征,较为少见。
肝癌的发生与多种诱因密切相关,尤其是慢性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长期感染是肝癌最主要的病因。此外,肝硬化,特别是由酒精或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的肝硬化,也显著增加肝癌风险。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长期大量饮酒、肥胖、糖尿病,暴露于黄曲霉毒素和亚硝胺类化学物质,以及某些遗传性肝病如血色素沉着症。
肝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通常在体检时意外发现。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部隐痛或胀痛,腹胀,食欲减退、消瘦和乏力。部分患者出现黄疸,皮肤和巩膜变黄,甚至出现腹水。疾病晚期可能伴随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肝癌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甲胎蛋白是检测肝细胞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但单靠此项不足以确诊,因此通常还需进行超声、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血供情况。若有需要,肝穿刺活检能帮助病理学上确认肿瘤的类型。
治疗肝癌的方式多样,早期肝癌患者首选手术切除,若肝功能不佳,可考虑肝移植。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和介入性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常被采用。系统治疗方面,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免疫治疗,尤其是PD-1/PD-L1抑制剂的联合用药,也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针对并发症则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肝癌的预后与发现时的病期密切相关。早期肝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七成左右,而晚期病人的生存率明显降低。预防方面,疫苗接种、病毒感染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极为关键,同时应避免酗酒,远离霉变食物,控制肥胖和慢性肝病。此外,高危人群如肝硬化患者应定期接受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及时干预。
总体来看,了解肝癌的病因、早期症状及诊断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预防措施的落实同样不可忽视,有助于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王雅丽
邢台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