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指的是出生后本应关闭的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导致心脏血流异常。正常情况下,动脉导管在婴儿出生后几天内自动闭合,以确保血液正常流向肺部进行氧合。当动脉导管未能闭合时,血液会异常地从主动脉流向肺动脉,增加肺循环负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心脏肥大甚至心力衰竭。
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封堵和外科手术三种。对于早产儿或体质较弱的新生儿,首选非手术的药物治疗。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吲哚美辛或布洛芬,可以促使动脉导管平滑肌收缩,从而促进导管闭合。这种治疗效果较好,且风险较低,是初步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较重,尤其是导管口较大导致循环负担明显增加时,介入封堵成为首选方案。
介入封堵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导管技术将封堵器送至心脏导管处,阻断异常血流,实现导管闭合。该方法安全性高,恢复快,且避免了开胸手术的创伤,已成为过去几十年内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的重要突破。对于封堵不彻底或合并其他复杂心脏病的患儿,外科手术仍然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外科手术通常适用于体积较大或形态异常的导管,手术通过开胸直接结扎或缝合动脉导管,确保完全封闭。
治疗后,患儿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评估导管闭合情况和心脏功能恢复。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提高预后具有决定性意义。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大部分患儿能够恢复正常生活。
总之,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强调早期识别和个体化方案选择,从药物干预到微创封堵,再到必要的外科手术,均体现了现代医学对这一疾病的精细管理。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能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也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姚远
抚顺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