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高温,警惕胰腺炎的隐形威胁
引言
每到夏季,气温持续升高,不少人习惯于冰镇饮料、丰盛烧烤,以此消暑纳凉,放松身心。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盛夏时节恰是胰腺健康面临考验的重要时期。暴饮暴食、油腻食物及大量饮酒极易成为胰腺炎爆发的“导火索”,一旦发作,轻者剧烈腹痛,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防范夏日胰腺炎的发生,是每一个追求健康生活的人必须关注的话题。
一、胰腺的作用及急性炎症的发生机制
胰腺是人体不可或缺的消化器官,主要功能包括分泌消化酶以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同时还参与血糖调节。各种外部因素若触发胰腺消化酶“自残反应”,即可导致胰腺急性炎症,造成器官肿胀、坏死,甚至波及全身。
夏天高发的急性胰腺炎,常因饮食结构骤变引起。聚会频繁、鲜啤烤肉、冷饮不断,这些本是夏日乐趣的消费,却在无形中加重了胰腺负担。当油脂、蛋白质大量堆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需要加倍工作,长时间过载最终引爆炎症。
二、夏季生活方式与胰腺炎的风险
夏天高温影响胃肠功能,使人食欲紊乱。许多高脂、重口味的食物本身就对胰腺不友好,再加上冰镇啤酒及碳酸饮料刺激,极容易诱发胰腺分泌失衡。尤其是在排汗增多、身体失水的情况下,血液浓缩,胆汁淤积,更易促成胆石形成,成为诱发胰腺炎的另一隐患。
除了饮食因素外,作息不规律、缺乏锻炼也助推了胰腺问题。睡眠不足会加重内分泌负担,降低炎症抵抗能力。而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也被证实为胰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高风险人群需格外警惕
并非所有人易患胰腺炎,但部分群体需高度警觉。首当其冲的是胆石症患者——胆结石堵塞胆胰管,消化液回流极易诱发胰腺急性炎症。此外,高血脂人群,因血液中的脂质含量过高,同样可使胰腺充血、肿胀并发生自溶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中老年群体、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及家族具有胰腺病史的人,都属于胰腺炎的易感人群。任何不适,都不能轻易归因于“中暑”或“小毛病”,尤其是在连续吃油腻食物或饮酒后出现腹痛、呕吐症状,更需引起重视。
四、胰腺炎的症状识别及就医原则
急性胰腺炎最典型的表现是突发性上腹部剧痛,常向腰背部放射并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还会发烧、腹胀,甚或出现黄疸。在高温环境下,部分轻症患者的不适感可能被误认为中暑或消化不良,加重了延误就医的风险。
一旦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尤其是伴有呕吐、发热或黄疸时,不宜自行服用止痛或消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而应及时就医检查。早期识别并积极治疗,是预防严重胰腺损伤或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五、预防为主,守护胰腺健康的实用策略
远离胰腺炎,夏季饮食需做到“三分节制、七分均衡”。首先,拒绝暴饮暴食,少吃油腻、重口味食物,注意荤素搭配。冰镇饮品虽能暂时“降温”,但对胰腺而言是巨大刺激,尤其啤酒与高脂食物同食更属高危组合。
定时用餐、慢嚼细咽、适当补充新鲜果蔬,是维护消化系统和胰腺健康的基础。同时,日常要坚持运动,增强代谢能力,避免久坐和体重增长。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如能坚持,也是对胰腺最好的保护。
高风险人群尤其要重视定期体检,筛查血脂、肝胆及胰腺功能,及早发现潜在隐患。对于已知有胆结石、高脂血症的患者,遵医嘱积极治疗,还需在饮食、生活方式上格外小心夏季中的各种“大餐诱惑”。
结语
夏季高温本应是轻松愉快的时光,但饮食、生活方式一旦失控,就可能为胰腺健康埋下隐患。每一次“放纵”,都加重了胰腺负荷。保持饮食适度、作息规律、风险意识,是远离胰腺炎、守护健康夏天的关键。盛夏时节,希望大家珍惜“胰”生,不让健康因一时贪嘴而蒙上阴影。
陈晓峰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月湖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