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迅速而被形象地称为“无声的杀手”。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病机制、风险因素以及预防和早期诊断手段,对于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这两种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可以导致肝脏炎症、纤维化,最终可能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因此,预防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乙型肝炎,是降低肝癌风险的重要措施。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已被证实可以显著降低HBV感染率,从而减少肝癌的发生率。对于丙型肝炎,目前虽然没有疫苗,但通过严格的血液制品管理和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HCV的感染风险。
长期酗酒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肝癌风险因素。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细胞具有毒性作用,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肝脏损伤,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因此,控制饮酒量,尤其是避免长期酗酒,对于预防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黄曲霉素是一种由霉菌产生的强致癌物质,常见于保存不当的谷物和坚果中。摄入受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会显著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因此,妥善保存食物,避免食用霉变食品,是降低肝癌风险的有效措施。
遗传因素也在肝癌的发生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一些遗传性肝病,如遗传性血色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会增加个体患肝癌的风险。对于有遗传性肝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加强肝癌的筛查和监测。
除了控制上述风险因素外,定期体检对于早期发现肝癌同样重要。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通过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可以在无症状时期发现肝癌,从而为早期治疗提供可能。肝脏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肝脏的异常结构,而AFP是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其水平的异常升高提示肝癌的可能。
肝癌的预防需要综合控制风险因素和定期体检。通过接种乙肝疫苗、避免酗酒、妥善保存食物以及定期进行肝脏检查,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早期干预对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公众对肝癌预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任务。通过广泛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有助于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外,了解肝癌的临床表现也有助于早期识别和诊断。肝癌的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乏力、体重下降、黄疸等,但这些症状往往在疾病进展到中晚期才出现。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饮酒者、有遗传性肝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加强肝癌的筛查和监测。
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消融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术切除是肝癌根治性治疗的首选,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手术。消融治疗、化疗、放疗等局部或全身治疗手段,可以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或替代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为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总之,肝癌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控制风险因素、定期体检、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通过多学科合作、精准医疗和患者教育,提高肝癌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是医学界和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努力的目标。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同战胜肝癌这一“无声的杀手”,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马志立
广东省中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