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治疗手段多样,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等。其中,根治性手术和围手术期化疗的协同效应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围手术期化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和科学管理。
一、围手术期化疗的重要性
围手术期化疗是指在手术前后进行的化疗,旨在缩小肿瘤体积、控制微转移,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患者生存率。最新研究表明,肿瘤退缩评分(CRS)高的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获益更大。肿瘤退缩评分是一种评估肿瘤对化疗反应的指标,评分越高,说明肿瘤对化疗的反应越好。因此,对于CRS评分较高的结直肠癌患者,推荐进行新辅助化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化疗方案的选择
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对结直肠癌的化疗方案进行了更新推荐,主要包括:
对于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推荐使用FOLFOXIRI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伊立替康+奥沙利铂),以提高手术切除率。FOLFOXIRI方案是一种高强度的化疗方案,对于部分对标准化疗方案反应不佳的患者,可能带来更好的疗效。
对于BRAF V600E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新增了二线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伊立替康+西妥昔单抗+维莫非尼的三药联合方案。BRAF突变是结直肠癌的一种常见基因突变,与预后不良相关。对于这类患者,传统的化疗方案疗效有限,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案。
对于RAS/BRAF野生型且HER2扩增的结直肠癌患者,推荐进行抗HER2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HER2扩增是结直肠癌的另一种重要分子标志物,与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相关。对于HER2扩增的患者,使用抗HER2靶向治疗可能带来更好的疗效。
三、合理用药的科学管理
围手术期化疗的科学管理包括合理选择化疗药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等。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合理选择化疗药物。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子标志物、基础疾病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化疗方案。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药物的选择、用药剂量和疗程等。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疗效反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过量或不足。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总结
结直肠癌的围手术期化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基因突变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化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关键。同时,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通过科学管理围手术期化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
朱彩云
盱眙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