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简称ASCVD)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ASCVD的发病机理、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策略。
ASCVD的发病机理
动脉粥样硬化是ASCVD的主要病理特征,其过程包括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等。动脉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点,损伤后内皮细胞释放的趋化因子会吸引单核细胞进入内膜,转化为巨噬细胞,并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随后,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炎症因子,促进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以及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沉积,最终导致动脉壁增厚、硬化及狭窄,影响血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ASCVD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但不限于: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
性别: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ASCVD风险,尤其是绝经前女性,雌激素有一定保护作用。
遗传因素:家族史中有ASCVD患者的个体风险更高,这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
生活方式:吸烟、不良饮食习惯(如高脂、高盐、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均会增加ASCVD的风险。
代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是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它们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慢性炎症:长期的慢性炎症状态(如长期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精神压力: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会增加ASCVD的风险。
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内分泌、免疫系统,增加ASCVD的风险。
预防策略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是预防ASCVD的基础。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5次以上。同时要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精神压力。
控制体重:肥胖是ASCV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健康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至关重要。建议BMI维持在18.5-24.9 kg/m²。
血压管理:定期监测血压,必要时使用药物控制高血压。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并进行合理治疗,以降低ASCVD风险。一般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血脂管理: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控制血脂水平,特别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一般建议LDL-C控制在2.6 mmol/L以下,高危人群控制在1.8 mmol/L以下。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高危ASCVD患者,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干预ASCVD的危险因素。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心血管风险评估。
心理干预:对于存在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人群,可进行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改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通过深入理解其发病机理和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共同预防ASCVD,享受健康生活!
谢悦陶
河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