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影像学和细胞学技术被应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中,其中经皮穿刺肺活检(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 PTNA)以其高精确度和微创性成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影像学技术在肺癌诊断中扮演着核心角色。X线片是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发现肺部的异常阴影,但对早期肺癌的识别能力有限。X线片的优势在于其广泛的普及性和低成本,但它无法提供足够的细节来区分良性与恶性病变,尤其是在肿瘤较小或位置较深的情况下。CT扫描以其高分辨率和敏感性,尤其在发现肺部小结节和评估肿瘤分期方面具有优势。CT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肺部结构图像,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并评估肿瘤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MRI能够提供软组织的详细信息,但由于肺部主要由气体组成,MRI在肺部病变的诊断中应用较少。PET-CT则通过显示肿瘤的代谢活性,有助于区分良恶性病变,并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情况。PET-CT在肺癌的分期和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区分复发和治疗后改变方面。
细胞学检查是肺癌诊断的另一重要途径。痰液细胞学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方法,通过检查痰液中的异常细胞来诊断肺癌,适用于中央型肺癌。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对于痰液中细胞的收集和分析要求较高,且对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能力有限。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的病变,并进行活检或刷检,是诊断中心气道肺癌的重要手段。支气管镜检查的准确性较高,但属于侵入性操作,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适。
经皮穿刺肺活检技术通过在影像学引导下,使用细针穿刺肺部病变,获取组织或细胞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该技术具有微创、快速、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周围型肺癌和无法通过支气管镜到达的病变。经皮穿刺肺活检能够提供组织学诊断,有助于确定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精确性和微创性,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恢复时间。
综合运用影像学和细胞学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如人工智能在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胞学检查中的进展,肺癌的诊断将更加精确,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影像学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如基因检测和液体活检,可以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信息。经皮穿刺肺活检作为肺癌诊断的精确工具,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经皮穿刺肺活检将在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王丽静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