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防控工作一直是医学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亚洲地区,由于其特有的疾病谱和饮食习惯,肝癌的防控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首先,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亚洲地区肝癌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57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亚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因此,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对于降低亚洲地区肝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等。为了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推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手段。通过大规模推广疫苗接种,可以显著提高疫苗覆盖率,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从而减少肝癌的发病风险。
加强血液安全管理:严格规范血液采集、检测和输血流程,确保血液安全,减少血液传播途径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风险。
提高性行为安全意识:倡导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传播途径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风险。
其次,亚洲地区的饮食习惯也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因素。高盐、高脂、高热量的饮食习惯,以及食用腌制、熏制食品等,都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进一步增加了肝癌的风险。因此,改善饮食习惯对于防控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倡导健康饮食:引导公众树立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盐、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保持均衡膳食。
控制加工食品摄入:减少腌制、熏制等加工食品的摄入,降低食物中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的含量,降低肝癌风险。
适量饮酒: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肝脏损伤,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因此,应倡导适量饮酒或戒酒,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面对亚洲地区肝癌防控的严峻挑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不仅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的积极行动,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共同为肝癌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加强肝癌筛查:定期开展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肝癌诊疗水平:加强肝癌诊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降低肝癌死亡率。
建立肝癌防控体系:建立完善的肝癌防控体系,加强肝癌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提高肝癌防控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加强健康宣教:普及肝癌防控知识,提高公众的肝癌防控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肝癌防控的良好氛围。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肝癌的高发势头,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让我们携手行动,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贡献力量,共同打赢肝癌防控攻坚战!
杨世坤
江苏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