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所有血液系统肿瘤的大约10%。这种恶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骨髓内异常浆细胞的恶性增殖、骨骼破坏以及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血常规检测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检查之一,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异常的血细胞计数是血常规检测中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线索之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这与骨髓内异常浆细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密切相关。贫血是血液系统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的症状,而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即红细胞大小和血红蛋白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当血常规检测发现贫血时,应进一步检查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尿本周蛋白等指标,以判断是否为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贫血。
血常规检测中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也是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重要线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骨髓内浆细胞的大量增殖和炎症反应,常伴有ESR和CRP的升高。ESR是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反映了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成分的增加,而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当体内发生炎症时,其浓度会迅速升高。当血常规检测发现ESR和CRP异常升高时,需要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并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此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常规检测还可能发现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异常。血小板减少可能与骨髓内异常浆细胞的增殖抑制正常血小板的生成有关,而白细胞异常可能表现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或白细胞总数降低。这些异常指标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然而,血常规检测只能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提供初步线索,不能直接确诊。要确诊多发性骨髓瘤,还需要进行骨髓穿刺和活检。骨髓涂片检查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可以发现异常浆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骨髓活检则可以观察到浆细胞浸润骨骼的情况,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侵袭性。
除了骨髓检查外,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还需要结合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尿本周蛋白等实验室检查。血清蛋白电泳可以检测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存在,而免疫固定电泳则可以进一步鉴定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尿本周蛋白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液中特有的一种轻链蛋白,其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异常血细胞计数、ESR和CRP升高等指标提示疾病可能。但要确诊多发性骨髓瘤,还需要结合骨髓穿刺、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尿本周蛋白等进一步检查。临床上遇到血常规异常的患者,需要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肿瘤负荷等因素。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不断完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得到了显著提高。
古剑珂
梅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