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化疗期间的药物支持: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治疗策略

2025-07-18 09:44:07       3081次阅读

头颈部肿瘤是一类常见的恶性肿瘤,涉及口腔、咽喉、鼻咽等多个部位。其治疗手段多样,包括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在这些治疗过程中,药物的支持治疗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手术前后及放化疗期间,合理的药物管理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本文将详细阐述头颈部肿瘤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药物护理策略,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效果。

术前药物准备

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前的药物准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术前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抗焦虑药和抗生素等。镇痛药用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抗焦虑药帮助患者减轻术前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而抗生素则用于预防术后感染。此外,术前还需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术前镇痛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调整。常用的镇痛药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阿片类药物。NSAIDs如布洛芬、罗非考昔等,具有较好的镇痛和抗炎作用,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疼痛。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镇痛作用更强,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选择镇痛药时,还需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权衡利弊,合理用药。

术前抗焦虑药的选择也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常用的抗焦虑药有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劳拉西泮等,以及非苯二氮卓类如丁螺环酮、曲唑酮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改善术前的精神状态。但长期使用抗焦虑药可能导致依赖和耐受,因此应严格掌握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滥用。

术前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和细菌耐药情况。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等。对于无感染风险的患者,术前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而对于感染高风险患者,应在术前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抗生素预防性用药,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术前营养支持的药物主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制剂。肠内营养制剂如整蛋白型、短肽型和氨基酸型等,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肠外营养制剂如氨基酸、脂肪乳和葡萄糖等,适用于胃肠道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前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对手术的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术后恢复期药物管理

手术后,患者进入恢复期,此时药物管理的重点是缓解疼痛、控制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术后镇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调整。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包括NSAIDs、阿片类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等。NSAIDs如布洛芬、罗非考昔等,具有较好的镇痛和抗炎作用,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疼痛;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镇痛作用更强,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通过局部注射或外敷,可有效减轻切口疼痛。

术后抗生素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预防和控制感染。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等。术后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和细菌耐药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于无感染风险的患者,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而对于感染高风险患者,应在术后立即给予抗生素预防性用药,并根据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和感染症状等,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术后伤口护理是促进愈合的关键。患者需定期换药和清洁伤口,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常用的伤口护理药物包括碘伏、氯己定和过氧化氢等。这些药物具有消毒和杀菌作用,可有效预防和控制伤口感染。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伤口的保护,避免外力挤压和摩擦,促进伤口的愈合。

放化疗期间药物支持

放化疗期间,患者面临的挑战是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等。此时,合理使用抗恶心呕吐药物、口腔护理药物和营养支持药物至关重要。

抗恶心呕吐药物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常用的抗恶心呕吐药物包括5-HT3受体拮抗剂如格拉司特琼、昂丹司琼等,以及抗组胺药如甲氧氯普胺、苯海拉明等。这些药物通过拮抗大脑中的5-HT3受体和组胺受体,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过量和长期使用。

口腔护理药物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口腔黏膜炎。常用的口腔护理药物包括氯己

吴梅

云南省肿瘤医院

下一篇肺癌腹膜转移症状识别与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上一篇肺结核与肺癌: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