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介入治疗:适应症解读与技术进展

2025-07-23 01:23:15       3351次阅读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以其隐匿的发病过程、早期诊断困难和预后不良而闻名。由于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且治疗方法有限,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进入疾病的晚期阶段。胰腺癌介入治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详细阐述胰腺癌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并探讨介入技术的最新进展。

梗阻性黄疸是胰腺癌介入治疗的主要适应症之一。胰腺癌侵犯胆管,造成胆汁流通受阻,导致梗阻性黄疸。在这种情况下,经皮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PTBD)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PTBD技术通过在皮肤上进行穿刺,将导管送入胆管,并置入支架以恢复胆汁流通,有效缓解黄疸症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消化道梗阻也是胰腺癌介入治疗的重要适应症。胰腺癌可能导致十二指肠受压,引起消化道梗阻。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内镜下放置胃肠吻合支架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该方法通过内镜将支架置入狭窄的消化道,恢复消化道通畅,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与手术相比,内镜下支架置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龄、体质弱、合并症多的患者。

疼痛管理是胰腺癌介入治疗的另一重要方面。胰腺癌引起的疼痛剧烈且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介入治疗可以通过神经阻滞、射频消融等方法,有效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神经阻滞是通过注射药物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射频消融则是利用射频能量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止痛和减少肿瘤负荷的目的。这些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药物止痛无效的患者。

胰腺导管支架置入术是胰腺癌介入治疗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途径,将支架置入胰腺导管,以缓解胰腺炎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ERCP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胰腺癌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包括梗阻性黄疸、消化道梗阻和疼痛管理等。相关的介入技术,如经皮穿刺胆管支架置入、胰腺导管支架置入等,正快速发展。介入治疗为胰腺癌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胰腺癌的介入治疗有望取得更多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在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对于胰腺癌患者的整体治疗策略也需综合考虑,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方法。通过多学科团队(MDT)的合作,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也是提高生活质量不可忽视的方面。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胰腺癌治疗领域能有更多创新和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光明的未来。

王又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解放路院区

下一篇胆管癌FGFR突变亚型的影像学特征与诊断价值
上一篇胃癌根治术:分期对手术适应性的指导作用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